N头条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

①又名清原。春秋时晋地。在今山西稷山县东南。《左传》: 宣公十三年 (前596),“秋,赤狄伐晋,及清”。杜预注: “清,一名清原。”

②春秋时齐地。在今山东长清县东南。《左传》:哀公十一年 (前484),“国书、高无邳帅师伐我,及清”。杜注: “齐地,济北卢县东有清亭。” 《方舆纪要》 卷31称 “以清水所经而名”。

③春秋时卫地。在今山东东阿县西南。《春秋》:隐公四年 (前719),“夏,公及宋公遇于清”。杜注“清,卫邑。济北东阿县有清亭”。

④春秋时齐邑。在今山东聊城市西南。《左传》:成公十七年 (前574),齐 “使国胜告难于晋,待命于清”。即此。

⑤春秋时郑邑。在今河南中牟县西。《诗经·郑风·清人》: “清人在彭。” 即此。


古邑名。(1)春秋卫邑。在今山东省东阿县南东阿旧治西。《春秋》隐公四年(前719年):“公及宋公遇于清。”即此。(2)又名清原。春秋晋邑。在今山西省稷山县东南。《左传》宣公十三年(前596年):“赤狄伐晋,及清。”参见“清原”。(3)春秋齐邑。在今山东省聊城市西。《左传》成公十七年(前574年):齐“使国胜告难于晋,待命于清”。(4)春秋齐邑。在今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东南。《左传》哀公十一年(前484年):齐“帅师伐我,及清”,即此。(5)春秋郑邑。在今河南省中牟县西南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王侯峰

    在今广东高要市东南七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1肇庆府高要县:王侯峰“高数百仞,周三十五里。《志》云:宋元丰中,郡守王泊葬其下,峰因以名”。

  • 驮命江

    即今广西田东县西南,右江支流龙须河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镇安府:“南有驮命江,下流合郁江。”《方舆纪要》卷111镇安府:驮命江“在府城南。府境之水皆汇流焉,东北历奉议州界,入于大江”。

  • 雁山

    亦作雁塞山。即景山。在今湖北保康县西南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房县: “西南有景山,一名雁山,沮水出焉,流入远安县界。” 《方舆纪要》 卷79房县: 景山 “一名雁山,又名雁塞山”。

  • 南舞县

    北魏太和十三年 (489) 置,属郢州。治所在今河南叶县南。十八年 (494) 属南中府。东魏天平初属南安郡。西魏废。

  • 玉壁城

    西魏置,在今山西稷山县西南。《周书·王思政传》:“思政以玉壁地在险要,请筑城。即自营度,移镇之。迁并州刺使,仍镇玉壁。”《元和志》卷12稷山县:玉壁故城“在县南十二里。后魏文帝大统四年,东道行台王思政

  • 白蜡山

    即今云南罗平县西南大白腊山。《清一统志·曲请府》:白蜡山“在罗平州西南十三里,为一州之望。蒙氏封为安边景帝之神,至今祀之”。

  • 渠河

    一名郎溪。又名芙蓉江。即今湖南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东渠水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72靖州: 渠河“源出佛子坡,与广西分界。下合众流,环州城会于郎江”。

  • 绰北中旗

    清置,属绰罗斯部。在今青海刚察县西南境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 北中旗: “牧地在青海西北岸。东至济尔玛尔台,南至布喀河,西至西尔哈落萨,北至济尔玛尔台。”

  • 蒲吕场

    即今四川铜梁县东南蒲侣镇。清光绪 《铜梁县志》 卷2: 蒲吕场 “在县东南三十里”。

  • 大沟村墟

    即今广东阳东县东南大沟镇。清道光《阳江县志》卷1有大沟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