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温水镇

温水镇

金置,属文登县。即今山东威海市东南温泉镇。


(1)在山东省平邑县中北部。面积53平方千米。人口3.8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温水,人口1.6万。明初建村,因村西有温泉东流故名。1945年北部村庄属蒙山县,南部村庄属费县。1946年费县改称平邑县。1952年撤销蒙山县,分属平邑县三、八、十、十一区。1958年撤区,大部分村庄属铜石乡;同年冬,分属火箭、元帅、光明公社。1959年分属铜石、柏林、东阳公社。1984年分属铜石、柏林、平邑、东阳区。1985年撤区建温水乡,1994年建镇。浚河流经。有上泉、老虎泉、张家泉等多处泉水。产小麦、玉米、甘薯、花生、苹果、大蒜。有地毯、绣花、石料、家具等厂。兖石铁路及327国道经此。古迹有堡前庄商周文化遗址。(2)在贵州省习水县西北部。面积169平方千米。人口4.3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温水场,人口4740。原址大木林村有一泉,冬暖夏凉,镇以泉名。清乾隆二年(1737年)迁移今址,三年设遵义府温水经历,二十年设温水汛。道光十二年(1832年)置温水理民经政厅。1914年于此置温水分县。1915年为习水县治,旋迁官渡镇。1932年置温水镇。1950年习水县人民政府迁此,1951年县治迁东皇殿。1953年分置温水镇及文星、楼底、梨园、典脚、大水、下坝、罗汉、目里乡。1958年并建红旗公社和团结公社。1961年后分置温水、平原、典足、大水、目里乡。1983年增置温水镇。1992年以一镇五乡合并置温水镇。喀斯特地貌发育。产稻、玉米、高粱、烤烟、油菜籽。有罐头食品、棕丝、制糖厂及五金、竹棕器等手工业。为县东部经济、文化、交通中心,物资集散地。桐赤、温赶公路在此交会。(3)在陕西省陇县北部偏中。面积153平方千米。人口2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把关口,人口670。镇以境内温水河得名。镇区唐宋时曾驻兵把守,故名把关口。1949年设把关口乡,1958年改温水公社。1984年改乡,1997年设镇。主产小麦、玉米,盛产核桃、柿子、烟叶。有面粉、综合加工、机砖等厂。宝平公路经此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如东县

    1945年11月苏中革命根据地改如皋县置,治马塘(今江苏如东县西马塘镇)。1949年4月属苏北行署区。1952年11月复属江苏省。在江苏省东南部、黄海之滨。属南通市。面积 1872 平方千米。人口10

  • 遂川县

    1914年以龙泉县改名,属江西庐陵道。治所即今江西遂川县。以县在遂川江之北,故名。1926年直属江西省。在江西省西部,西邻湖南省。属吉安市。面积3102平方千米。人口52.2万。辖11镇、12乡。县人

  • 陈家峪

    在今北京市密云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密云县:白马关“其东有陈家峪堡,亦曰陈家峪关”。

  • 淮水

    ①即今淮河。《禹贡》: “海岱及淮惟徐州,淮沂其乂……浮于淮泗达于河。” 《汉书·地理志》南阳郡平氏县: “ 《禹贡》 桐柏大复山在东南,淮水所出,东南至淮浦入海,过郡四,行三千二百四十里。” 源出河

  • 大境门

    在今河北张家口市桥西区。明洪武元年(1368)徐达建,为明长城一关隘。清筑城楼,为扼守京都之北门。口外丛山夹谷,形势险要。也是连接边塞与内地交通要道,为汉、蒙商贸集散地。

  • 破车岘

    即穆陵关。在今山东沂水县北。《水经·巨洋水注》: “朱虚城西有长坂远峻,名为破车岘。”《元和志》 卷10临朐县: “破车岘在县东南三十五里。按,岘高七十丈,周回二十里,道径险恶,因名破车岘。”

  • 浮金堂

    在今广西藤县城北流河畔。宋初建于东山山麓,后迁今址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09藤州: 浮金堂“在镡津县 (今藤县) 衙东山”。宋苏轼被贬儋州 (治今海南儋州市西北中和镇),获赦北归,从北流乘木筏至镡津县

  • 南旺湖

    在今山东汶上县西南。约即 《水经·汶水注》 之茂都淀,为汶水所潴,后渐浅涸。明永乐中重修会通河,筑戴村坝,遏汶水西南流至南旺高地,围堤为湖,称为水脊,分南北流入会通河,规定七分向北,三分向南。湖初置时

  • 两当县

    北魏置,为固道郡治。治所在今甘肃两当县东三十五里杨家店。《元和志》卷22:两当县“因县界两当水为名。或云:县西界有两山相当,因取为名”。西魏为两当郡治。隋属河池郡。唐属凤州。北宋至道元年(995)移县

  • 石鼻谷

    在今山西霍州市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1霍州:石鼻谷在“州东三十五里。谷中出水,引至城南灌田,名石鼻渠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