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渭桥

渭桥

汉、唐时长安渭水上建桥梁,有三: (1) 中渭桥。本秦所造横桥,为通渭水南北离宫而造。西汉初称渭桥或石柱桥,又名横门桥。武帝后增建东、西二桥,始有中渭桥之称。《三辅黄图》 卷6: “渭桥,秦始皇造。渭桥重不能胜,乃刻石作力士孟贲等像祭之,乃可动,今石人在。” 即此。原址在秦咸阳城南,汉长安城北稍西,约在今陕西咸阳市东北二十里。东汉末毁于董卓之乱。魏文帝时重建。刘裕北伐入关中又毁。北魏重建。唐贞观十年 (636)东移约十里,在今陕西西安市正北。唐末废。(2)东渭桥。在今陕西西安市东北古霸水入渭处。西汉景帝五年 (前152) 建。北通阳陵路。唐咸亨三年 (672)于此置渭桥仓。关东漕粮先聚于此,然后转运长安。唐后废。(3)西渭桥。在今陕西咸阳市南。西汉武帝建元三年 (前138) 建。以东南与汉长安城西便门相对,故名便桥、便门桥。唐亦名咸阳桥。《资治通鉴》: 唐至德二掉 (757),郭子仪收复西京,“与王思礼合于西渭”,即此。唐末废。北宋乾德四年 (966)重修,后又毁。淳化三年 (992) 徙置孙家滩。景德二年 (1005) 复徙回旧址。时为涨水所坏。明喜靖中改为浮桥。


(1)古桥名。汉、唐时首都长安附近渭水上的桥梁,有三:(1)中渭桥。秦始皇建。本名横桥,为通渭水南北离宫而建。汉名渭桥。《汉书·文帝纪》:吕后之乱,大臣迎立代王,“代王乃进至渭桥”,即此;又因与长安城北面西头门横门相对,而桥之北首,垒石水中,故又名横门桥、石柱桥。后增建东、西两桥,始有中渭桥之称。原址在秦咸阳城南、汉长安城北,约在今陕西省咸阳市东北。东汉末毁于董卓之乱。魏文帝时重建。后复毁。十六国前秦苻生又重建。刘裕北伐入关中毁之。北魏重建。唐贞观十年(636年)东南移,在今西安市北。《资治通鉴》:至德二载(757年),安庆绪党据长安,“崔光远行军司马王伯伦、判官李椿将二千人攻中渭桥,杀贼守桥者千人,乘胜至苑门”,即此。唐末废。(2)东渭桥。西汉景帝五年(前152年)建。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北古霸水入渭处。唐移建于今高陵县南耿镇白家嘴村西南。咸亨三年(672年)于此置渭桥仓,关东所运漕粮先聚于此,然后转运长安。开元九年(721年)及元和十三年(818年)至长庆四年(824年)之间曾经修建。《资治通鉴》:永泰元年(765年),回纥、吐蕃逼京城,“李忠臣屯东渭桥”,即此。唐以后废。(3)西渭桥。西汉建元三年(前138年)建。以东与汉长安城西面南头第一门便门相对,故名便桥、便门桥。今咸阳市西南两寺渡古桥。有说汉魏桥即今咸阳市南侧约9千米沙河枯河床内1号桥,隋唐桥是2号桥,恐非。唐移建于今咸阳市东渭河上,亦名咸阳桥,称由便桥西行之路为咸阳路。《资治通鉴》:至德二载(757年),郭子仪收西京,“与王思礼合于西渭桥”,即此。唐末废。北宋乾德四年(966年)重修,后为暴水所毁。淳化三年(992年)徙置孙家滩。景德二年(1005年)复徙旧址。时为涨水所坏。明嘉靖中改为浮桥。(2)集镇名。在安徽省休宁县西部。渭桥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1030。因村西双孔石桥——渭桥得名。产稻、小麦、茶叶等,为休宁县粮食重点产区之一。有粮油加工、综合加工等厂。兰溪、渔渭公路在此交会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举岭寨

    在今安徽休宁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8休宁县: 举岭寨 “在县东北十五里天葆岩。《志》 云:县东南方山有白际岭寨……皆宋置,元废”。

  • 荥波

    即荥泽。在今河南郑州市西北古荥镇北。《尚书·禹贡》: “荥波既豬。” 荥水即济水,战国时济水与黄河相通,西汉平帝后始淤浅,唐初淤为平地。

  • 东坡书院

    在今海南省儋州市西北中和镇东二里。北宋苏轼于绍圣四年(1097)谪居儋州(旧治在今儋州市西北中和镇)。初住桄榔漏屋,挚友黎子云让出私地为他盖房。次年新居落成,东坡名之为“载酒堂”,在此煮酒、论诗、讲学

  • 青山长官司

    明洪武五年 (1372) 改青山远地等处长官司置,属贵州宣慰司。治所在今贵州息烽县西九庄镇。崇祯三年 (1630) 改置于襄千户所。明洪武五年(1372年)改青山远地等处长官司置,治今贵州省息烽县西九

  • 罗川戍

    在今四川旺苍县南。《宋史·王全斌传》:乾德二年 (964) 伐蜀,“全斌由罗川趋深渡,与(崔) 彦进会”。

  • 落路口

    在今河北阜平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4阜平县: 落路口 “正统四年筑城置戍。《关隘考》:落路口以下凡九口,皆在倒马关南路,为防御要地。自口而南二十余里,为夹折腰口,又西十里为铁岭口、铜录岩口。其相近

  • 资州

    西魏置,治所在阳安县 (今四川简阳市西北)。《元和志》 卷31: 资州 “取资水为名”。北周武成二年 (560) 徙治资阳县 (今资阳市)。隋开皇七年(587) 又徙治盘石县 (今资中县北三里)。大业

  • 易城县

    三国魏改易县置,属河间郡。治所在今河北雄县西北十五里古贤村。西晋属河间国。北魏复名易县。古县名。三国魏改易县置,治今河北省雄县西北古贤。属河间郡。北魏复名易县。

  • 瓠山

    在今山东东平县西北 (州城镇北二十里)。山圆而长,故名。《汉书· 宣元六王传》: 哀帝时“瓠山石转立”。注: “晋灼曰: 汉注作报山。山胁石一枚,转侧起立,高九尺六寸,旁行一丈,广四尺也。师古曰: 报

  • 义清县

    ①南齐置,属义安郡。治所在今湖北襄阳县西。后废。②西魏改穰县置,属归义郡。治所在今湖北南漳县东北。北周属武泉郡。隋属襄阳郡。唐属襄州。北宋太平兴国元年(976)改为中庐县。③隋义宁二年(618)改义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