游洋溪
在今福建仙游县东北。《寰宇记》 卷102兴化县: “游洋溪从县前流西入永泰县,旧镇因此为名。” 《清一统志·兴化府》 引 《福建通志》: “源出上院山,与郭洋、石马二溪合为洙溪,又与寻阳溪合为虺潭,又达于龟岭溪,逾永福大樟入于海。”
在今福建仙游县东北。《寰宇记》 卷102兴化县: “游洋溪从县前流西入永泰县,旧镇因此为名。” 《清一统志·兴化府》 引 《福建通志》: “源出上院山,与郭洋、石马二溪合为洙溪,又与寻阳溪合为虺潭,又达于龟岭溪,逾永福大樟入于海。”
北宋置,属西充县。在今四川西充县东南二十里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56顺庆府:“扶龙山在西充县之大陵镇。”
金大定二十二年 (1182) 改保德军置,治所在保德县 (今山西保德县)。元属冀宁路。明属太原府,洪武七年 (1374) 降为县,九年 (1376)复升保德州。清雍正二年 (1724) 升为直隶州。辖
亦名阿城。秦代建筑,在今陕西西安市西三十里阿房村一带。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:“前殿阿房,东西五百步,南北五十丈,上可以坐万人,下可以建五丈旗。周驰为阁道, 自殿下直抵南山。表南山之巅以为阙。为复道,
1937年归绥沦陷后, 日伪曾改设厚和特别市。1945年抗战胜利后改为归绥市,为绥远省会。治所即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。1954年划归内蒙古自治区,改名呼和浩特市。旧市名。1948年由归绥县城区设置,隶绥
元大德四年 (1300) 以维摩部置,属广西路。治所在今云南砚山县东北六十里阿猛镇。辖境包有今云南丘北县地。彝语 “维” 为沟,“摩” 为水井,意即小河旁水井边的地方。明代属广西府,治所在今砚山县西北
即八乌笼。在今四川九龙县西南八窝龙乡。
元置,属阳江县。在今广东阳西县西南上洋镇南。明万历九年 (1581) 并入双恩场。
明置,属夷陵州。在今湖北宜昌市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8夷陵州“南津关”条下:“西津关在州西大江右。”
一名大隧山。在今河南长葛县东。《清一统志·开封府一》:大隧山“高二十余仞,长七八里。其中断处为大隧涧。两崖壁立,中有坦途,可容方轨。相传即郑庄公见母处”。即“大隧山”。
1917年改绥楞设治局置,属黑龙江省绥兰道。治所在上集厂 (今黑龙江省绥棱县东南上集镇)。民国 《黑龙江志稿》 卷2: “境北有绥棱山,故名。” 1928年直属黑龙江省。1941年移治兴农镇 (今绥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