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湘阴县

湘阴县

南朝宋元徽二年 (474) 置,属湘东郡。治所在今湖南湘阴县西北五十里。南齐属长沙郡。隋平陈后废。不久改岳阳县复置,属玉州。治所在今湘阴县南二十里白乌潭。大业初属巴陵郡。唐属岳州。五代周广顺三年 (953) 移治今湘阴县。北宋属潭州。南宋绍兴初迁今湘阴县南安静乡赤竹城,五年(1135) 还治今湘阴县。元元贞元年 (1295) 升为湘阴州。明洪武初复改湘阴县,属长沙府。民国初属湖南湘江道。1922年直属湖南省。


在湖南省东北部湘江、资水下游,西北濒南洞庭湖。属岳阳市。面积1535平方千米。人口69.1万。辖15镇、17乡。县人民政府驻文星镇。汉为罗县地。南朝宋元徽二年(474年)分罗、益阳、湘西三县地置湘阴县。以“居湘水之阴”得名。《寰宇通志》湘阴县“以县在湘江之阴,故名”。治今青潭乡琴棋望;一说在今县城西北。属湘东郡。齐属长沙郡。梁属岳阳郡。隋开皇九年(589年)并入岳阳县,寻改岳阳县为湘阴县。初属玉州,大业初改属巴陵郡。唐武德六年(623年)省罗县并入湘阴县,属岳州。隋、唐间县治屡经迁徙。五代周广顺三年(953年)迁治白茅城(在今汨罗市川山镇)。北宋初仍属岳州,后改属潭州。南宋绍兴初迁治赤竹城(在今安静乡杨泗庙附近)。绍兴五年(1135年)迁今文星镇。元元贞初升为湘阴州,属天临路。明洪武时降为县,属长沙府。1914年属湘江道,1922年直属省。1949年属长沙专区,1952年属湘潭专区,1964年属岳阳专区。1966年分县境东部置汨罗县。1986年属岳阳市。地处洞庭湖平原东南部,地形以平原为主,地势自东南略向西北倾斜。湘江、资水流经境内。港汊众多,湖沼密布。主要湖泊有横岭湖、荷叶湖等。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。为省内商品粮生产和水产资源开发重点县。农产主要有稻、甘薯、棉花、油菜籽、苎麻和茶叶、湘莲,并盛产鲜鱼。工业有电机、机械、建材、化工、纺织、造纸、氮肥、饲料、陶瓷、毛笔、食品加工等。三塘酱藠、长康毛笔为传统名产。水运便利,湘江、资水河段以及南洞庭湖为省内重要内河航道。益平、长湘公路沟通县内外。名胜古迹有湘阴文庙、岳州窑址和文星塔、乌龙塔、夏原吉墓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四望亭

    在今湖北黄州市内。南宋陆游《入蜀记》:“又有四望亭,正与雪堂相直,在高阜上,览观江上,为一郡之最。”

  • 龙升冈

    在今四川峨眉山市西南峨眉山观音寺西。旧有寺,以冈名。清张邦伸《锦里新编》卷16峨眉纪游:三望坡“上有龙升冈,坡下峰回路转,苍翠森列”。

  • 楚察馨山

    在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黑龙江下游特林西北。清乾隆 《钦定盛京通志》 卷27: 楚察馨山在 “(宁古塔) 城东北三千三百三十五里”。鲁库河发源于此。

  • 安口县

    北宋崇宁四年(1105)改安口砦置,为允州治。治所在今贵州从江县东北。政和中废。

  • 龙安驿

    北宋庆历中置,在今江西安义县东北三十里。元废。

  • 新埭镇

    清置,属平湖县。即今浙江平湖市东北三十里新埭镇。在浙江省平湖市北部,北邻上海市。面积27.4平方千米。人口2.2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新埭,人口3940。传明初有小市,名埭上。嘉靖年间毁于倭患,后建新市,名

  • 宁武军

    ①唐置,治所在今河北怀来县东南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乾符五年(878),李国昌“与李克用合兵陷遮虏军,进击宁武及岢岚军”,即此。②即今山西宁武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4朔州:宁武军“即代州崞县之宁武关也,亦南

  • 相如县

    南朝梁天监六年 (507) 置,为梓潼郡治。治所在今四川蓬安县西五里锦屏镇,一说在县西南利溪镇。《太平御览》 卷167引 《周地图记》 云: “相如县有相如坪,相如故宅,因以名县。” 北周郡县俱废。武

  • 合河

    即今内蒙古科尔沁右翼中旗境之霍林河。《清一统志·科尔沁》:合河“蒙古名和尔。自扎鲁特左翼之北,东流入境,经左翼西北三百三十里,又东经右翼西一里,又东经右翼前旗、后旗地,入因沁插汉池”。

  • 青莲水

    即今广东阳山县东岭背河,南流至青莲镇注入连江。《清一统志 · 连州》: 洭水 “一名阳溪。……至县治,绕城南而东,合通儒、青莲二水,穿三峡而东……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