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灵泉寺石窟

灵泉寺石窟

在今河南安阳县城西南五十里宝山。灵泉寺始建于东魏,初名宝山寺。隋文帝赐名为灵泉寺。石窟规模不大,共有两个洞窟和二百零九个摩崖小龛,分布于东面岚峰山和西面宝山一带。大留圣窟位于岚峰山西坡,俗称道凭石堂,始凿于东魏武定四年(546),是道凭禅修之所。现存造像为北齐雕造后移入窟内的。大住圣窟位于宝山南坡,隋开皇九年(589)灵裕所开凿。窟内造像为卢舍那、阿弥陀、弥勒佛三身像,窟门外两侧分别刻迦毗罗神王和那罗延神王及石刻佛经《大集经·月藏分》、《摩诃摩耶经》、《法华经》等。另外还有很多别具特色的摩崖小龛,其中浮雕塔龛一百五十三个,从隋开皇年间一直延续到唐天宝年间,成为国内罕见的浮雕塔林。


在河南省安阳县城西南25千米的宝山。山有南北两峰,中有一东西向峡谷,石窟即在峡谷两侧,因中间旧有灵泉寺,故名。北峰东南侧为106窟,南峰西北侧为64窟,共170窟。从东魏武定四年(546年)开凿大留圣窟起至宋末,历时600余年。北峰东南侧正中的大住圣窟凿于隋开皇九年(589年),是石窟造像中的杰作。平面呈长方形,面积5.8平方米。门圆拱状,两旁雕刻罗那延神王和加毗罗神王像,手持叉剑,刚劲凶猛,门额上方凿一佛龛,内雕一佛二菩萨。窟内顶部刻莲花藻井,周围刻飞天。窟东、西、北三壁皆有一拱券式龛,内雕一佛二菩萨,两旁又竖刻不同姿势的坐佛像,每排7尊,每壁14排。门的内壁刻有24个佛名,至今保存完整。灵泉寺旧址上还保存一对北齐石塔(其一为高僧道凭法师烧身塔),一对唐代石塔,一对北朝石狮。是研究古代宗教、建筑和民间雕刻艺术的实物资料。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阴山港

    在今湖南衡东县东境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0衡山县:“阴山港在县东百里,与攸县接界,其下流入于攸水。”

  • 朱泾镇

    即洙泾镇。今上海市金山县治。在上海市金山区西北部。面积39.3平方千米。人口4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朱泾,人口3万。以河得名。旧作洙泾,一名朱溪。宋、元时置大盈务。明初于此置泖桥巡检司及税课局。清乾隆二十四

  • 齐右城

    在今湖南永顺县东南。《元和志》卷30大乡县:“齐右城,在县(治今永顺县东南志司城)东二百一十二里。秦时武安君所筑。”

  • 江背墟

    又名赤墈墟。即今江西兴国县东三十里江背镇。清同治《江西全省舆图》卷9:兴国县东有赤墈汛墟。

  • 盘水县

    唐武德中置,属西平州。治所即今贵州普安县。以盘江得名。贞观八年 (634) 属盘州。后废。唐武德初置,治今云南省普安县。后地入南诏废。

  • 白鹭洲书院

    在今江西吉安市东赣江白鹭洲上。《清一统志·吉安府》:白鹭洲书院“在府城东白鹭洲上。宋淳熙间知吉州江万里尝延欧阳守道以教俊秀,置田租八百石有奇。理宗赐御书匾额。元设山长于此。本朝康熙三十年重建”。

  • 大会平

    在今陕西佳县北二十五里。《宋史·夏国传》:元丰二年(1079)六月,“夏人自满堂川入大会平”。即此。

  • 新淦县

    西汉置,属豫章郡,为豫章都尉治,后为南部都尉治。治所即今江西樟树市。《元和志》 卷28新淦县: “县有淦水,因以为名。” 隋开皇十一年(591) 徙治今江西新干县,属庐陵郡。唐属吉州。北宋淳化三年 (

  • 罗武山

    在今云南永平县东一百里。《明一统志》卷87金齿军民使司: 罗武山 “山半有泉,胜备江发源于此”。

  • 南垂镇

    清置,属潞城县。在今山西长治市东北十五里南垂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