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灵石县

灵石县

隋开皇十年(590)置,属介州。治所即今山西灵石县。《元和志》卷13灵石县:“因巡幸开道得瑞石,遂于谷口置县, 因名灵石。”大业初属西河郡。唐属汾州。元属霍州。明属平阳府。清属霍州。民国初属山西河东道。1928年直属山西省。


在山西省中南部、吕梁山东麓、太岳山西麓。属晋中市。面积 1206 平方千米。人口23.7万。辖6镇、6乡。县人民政府驻翠峰镇。隋初属平昌县(今介休市)。开皇十年(590年)文帝杨坚巡幸开道获一瑞石,以为灵瑞,遂命名为“灵石”(《元和郡县志》);割平昌县置灵石县,属西河郡。唐武德元年(618年)属吕州,贞观十七年(643年)属汾州。金贞祐三年(1215年)改属霍州,次年复属汾州。元改属。明万历二十三年(1595年)改属汾州府,四十三年改属平阳府。清乾隆三十七年(1772年)改属霍州。1914年属河东道,1927年直属山西省。1948年属榆次专区。1958年灵石、介休、孝义三县并为介休县。1961年三县分治,恢复灵石县,属晋中专区。1968年属晋中地区,1999年属晋中市。地处吕梁、太岳两山,太原、临汾两盆地之间,汾河中游地区。汾河、静升河、仁义河、交口河、段纯河流经境内。属南温带半干旱气候。农产以小麦、玉米、谷子、豆类、高粱、油料作物为主。矿产有煤、硫铁、铜、钼、锰、石膏、石灰石、铝土、耐火黏土、石英、萤石、长石等。工业有煤炭、冶金、采矿、化工、棉织、焦化、机械、建材等。同蒲铁路和108国道经过县境。名胜古迹有吕祖庙、资寿寺、石膏山风景区、韩信墓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成宜县

    西汉置,属五原郡。治所在今内蒙古乌拉特前旗东南白彦花镇(哈拉汗补隆)西。东汉末废。《水经·河水注》:“河水又东径田辟城南……河水又东径成宜县故城南。王莽更曰艾虏也。”古县名。西汉置,治今内蒙古自治区乌

  • 龙游寺

    即今江苏镇江市西北金山上的金山寺。本名泽心寺,北宋大中祥符五年(1012)改为龙游寺。天禧五年(1021)复名金山寺。见“金山寺”。

  • 下蜀镇

    北宋置,属句容县。即今江苏句容县北六十里下蜀镇。明弘治《句容县志》卷1:“下蜀镇在县治北六十里仁信乡,下有巡检司,馆驿税务。今废。”在江苏省句容市北部、便民河两岸,北临长江。面积152平方千米。人口4

  • 二王冢

    在今山东淄博市临淄区郑家沟西南鼎足山上。旧籍多记载为齐桓公小白和齐景公杵臼之墓。《史记·齐太公世家》 集解引《皇览》曰:“桓公冢在临菑城南七里所菑水南。”又曰:“景公冢与桓公冢同处。”但1984年经过

  • 丰南县

    1947年置,属河北省。治所在胥各庄(今河北丰南市)。1994年改设丰南市。旧县名。1945年由丰润县南部析置,治今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。1949年迁治胥各庄。1954年并入丰润县,1961年复置。19

  • 岱县

    唐武德五年 (622) 置,属东泰州。治所在今山东泰安市东南七十里。贞观初省入博城县。古县名。唐武德五年(622年)置,治今山东省泰安市东南。属东泰州。贞观元年(627年)省入博城县。

  • 攸水

    又名攸溪、伯水。为洣水支流。源出今江西莲花县西北,西南流至湖南攸县境入洣水。《水经·洣水》:洣水“又西北过攸县南”。郦道元注:“攸水出东南安成郡安复县封侯山,西北流径其县北,县北带攸溪,盖即溪以名县也

  • 曹张镇

    北宋置,属夏县。在今山西夏县西北三十五里曹张村。

  • 纽垤川

    即今内蒙古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北之艾不盖河。《魏书·太祖纪》:登国六年(391),“秋七月壬申,讲武于牛川,行还纽垤川。……九月,帝袭五原,屠之。收其积谷,还纽垤川。于稒杨塞北,树碑记功”。古水名。即今

  • 柳中县

    唐贞观十四年 (640)置,属西州。治所即今新疆鄯善县西南鲁克沁镇。贞元中为吐蕃所据,县废。古县名。唐贞观十四年(640年)置,治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鄯善县西南鲁克沁。属西州。贞元中地入吐蕃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