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炳灵寺石窟

炳灵寺石窟

在今甘肃永靖县西南七十里黄河北岸。十六国西秦依天然岩洞开凿而成。《水经·河水注》: “河水又东北,会两川,右合二水,参差夹岸连壤,负险相望。河北有层山,山甚灵秀,山峰之上, 立石数百丈, 亭亭桀竖, 竞势争高, 远望㠁㠁,若攒图托霄上。其下层岩峭举,壁岸无阶,悬崖之中,多石室焉。室中若有积卷矣……故 《秦州记》曰: ‘河峡崖傍有二窟,一曰唐述窟,高四十丈。西二里有时亮窟,高百丈,广二十丈,深三十丈,藏古书五卷。亮南安人也。’” 现存窟龛一百八十三个,造像近八百身,分石雕、石胎泥塑和泥塑三种,壁画约九百平方米。炳灵寺是藏语的译音,意为 “十万佛”。1961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
在甘肃省永靖县西约50千米、黄河北岸积石山中。炳灵寺旧名龙兴寺,又名灵岩寺。炳灵为藏语“千佛”或“十万佛”之意。有上寺、下寺、洞沟、佛爷台等处。以下寺最为壮观,窟龛造像凿于大寺沟右侧峭壁上,长2千米,上下4层,高低错落,幢盖纵横,濒临黄河,气势庄严。现保存西秦、北魏、北周、隋、唐至明清各代窟龛183个(窟34个,龛149个),大小石雕佛像694尊,泥塑82尊,壁画900平方米。塑像高者27米,小者20余厘米。另有石雕方塔1座、泥塔4座。唐代作品约占三分之二,艺术造诣精湛,造型丰满潇洒,富有朝气和生命力。郦道元《水经注·河水》称:“河峡崖旁有二窟,一曰唐述窟,高四十丈;西二里有时亮窟,高百丈,广二十丈,深三十丈。”现编号169窟即唐述窟,内有精美的西秦造像,刚健挺拔,栩栩如生。壁画中神人衣袂飘逸,色泽绚丽,构图古雅,画上有“西秦建弘元年(420年)”的造像题铭。是全国石窟中迄今发现最早的题记。1967年兴建刘家峡水库时,在窟前修筑防水大坝,坝前波光潋滟,坝后岩窟崔嵬。寺与水库相连,乘游艇从刘家峡水库大坝西行,可直达窟前。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炳 灵 寺 石 窟


猜你喜欢

  • 大桐墟

    在今广东南海市西南大同圩,西北近西樵山。明万历《广东通志》卷16:南海县有大同墟。清光绪《广州府志》卷69墟市:南海县有“大桐墟”。

  • 三固山

    即三户山。在今山东平度市西南七十里三合山。《方舆纪要》卷36作三固山。

  • 吴阳

    春秋战国秦邑,在今陕西陇县西南。因在吴山之阳而得名。《史记·封禅书》:秦文公“自未作鄜畤也,而雍旁故有吴阳武畤”。古邑名。春秋战国秦邑。在今陕西省陇县西南。当因在吴山之阳得名。《史记·封禅书》:“秦灵

  • 裴氏堡

    在今山西垣曲县古城镇东南。《资治通鉴》: 东晋永和十二年 (356),“燕将军慕舆长卿入轵关,攻秦幽州刺史强哲于裴氏堡”。胡三省注: “永嘉之乱,裴氏举宗据险筑堡以自守,后人因而置屯戍,故堡犹有裴氏之

  • 芦卫

    亦作泸卫。即泸州卫。在今四川兴文县(中城镇)。《明史·樊一蘅传》:清顺治四年(1647),“侯天锡据永宁,马应试据芦卫”。即此。

  • 偏头千户所

    明成化十一年 (1475) 置,治所即今山西偏关县。清雍正三年 (1725) 改置偏关县。

  • 石涧市

    即今广东广宁县东南绥江东岸石涧镇。清光绪《广东舆地全图》:广宁县东南有石涧市。

  • 赤光县

    1934年8月西北革命根据地由延川县西部析置,治永平镇(今陕西延川县西北永坪镇)。1935年1月改名延川县。旧县名。陕甘苏区设。1935年初由陕西省延川县西部析置,治今延川县永坪镇。寻即仍并入延川县。

  • 大筼筜

    即今福建福鼎县东南大筼筜。明洪武二十年(1387)置大筼筜巡司于此。嘉靖中移驻秦屿堡。即今福建省福鼎市东南筼筜。明洪武二十年(1387年)设巡检司于此。

  • 渔洪江

    古名如洪江。即今广西钦州市西北茅岭江。《清一统志 ·廉州府》: 如洪江,“ 《府志》 谓之渔洪江。在州西二十里。亦曰东江。源出灵山县古豆山,南流合大寺、涌沦、凤皇三江,又南合钦江,出龙门入海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