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焉耆镇

焉耆镇

北魏太平真君九年 (448) 灭焉耆国置,治所在今新疆焉耆回族自治县西南四十里城子。《魏书·唐和传》: 与万度归讨焉耆,“后同征龟兹,度归令和镇焉耆”。即此。唐代为安西四镇之一,唐末陷于吐蕃。


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焉耆回族自治县东部。县人民政府驻地。面积8.1平方千米。人口2.8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新华路。地处天山南麓、焉耆盆地中部,开都河流经。是南北疆的交通要道。唐开元七年(719年)为安西四镇之一。老城修建于清乾隆二十三年(1758年)。道光八年(1828年)称为协顺城;二十九年重修、加固、扩展。新城建于清末民初,初步建成了前后街道,地处协顺城外南面,称为南关。1945年筑起了连接协顺城左右两端的新城,设四座城门。新城建后,名为新建镇。1950年为第一区,1954年设焉耆市。1956年撤市后设焉耆镇。314国道和206省道经此。开都河畔风景秀丽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建子门

    即汉长安城北面中门厨城门。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北六村堡乡曹家堡西。王莽时改名建子门。

  • 安隆长官司

    明永乐元年(1403)置,属广西布政使司。治所即今广西隆林各族自治县。清康熙五年(1666)改为西隆州。明永乐元年(1403年)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隆林各族自治县。初属旧城州,后直隶广西布政使司。辖

  • 大城港镇

    元置,在今江苏南京市西南三十里大胜关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0江宁府江宁县:大胜关“其地大城港镇,有大城港,合板桥、新林等浦之水入江。为江流险阨处,旁有垅阜,亦曰大城冈,宋置巡检寨。绍兴二年复置烽火台,元为

  • 俄彻县

    唐贞观二年 (628) 置,属羁縻轨州都督府。治所在今四川阿坝县境。后废。

  • 天胎山

    在今河北东光县南。《隋书·地理志》:东光县“有天胎山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3东光县:天胎山在“县南十里。土阜隆起,南临靳河。一名天台山”。

  • 少城

    又名小城。战国秦惠王二十七年(前311)张仪、张若筑。在今四川成都市旧城西城。东连太城。西晋左思《蜀都赋》云:“亚以少城,接乎其西。”指此。秦代为工商业及其官署所在地。晋代为蜀郡治所。《晋书·桓温传》

  • 宛朐县

    即冤句县。秦置,属济阴郡。治所在今山东曹县西北。西汉景帝时,封楚元王子执于此,称宛朐侯。西晋属济阳郡。北魏、隋属济阴郡。唐属曹州。北宋改为宛亭县。即“冤句县”。

  • 小若站

    元置,在今福建闽侯县西北小箬。

  • 广汉县

    ①西汉高帝六年(前201)置,属广汉郡。治所在今四川射洪县南六十里柳树镇。《后汉书·岑彭传》:建武十一年(35),岑彭伐公孙述,“公孙述使其将延岑,吕鲔、王元及其弟恢悉兵拒广汉及资中”。即此。三国蜀为

  • 归来州

    亦作归徕州。北宋改柯阴置,属泸州。治所在今四川兴文县西北。《宋史·蛮夷传四》:熙宁年间“乃以箇恕知归来州”。元丰元年(1078),“遣梓夔都监王宣以兵二千守江安,仍奏以乞弟袭归来州刺史”。五年(10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