焚艛山
在今海南省文昌县西北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24琼州: 焚艛,“ 《平黎记》 云: 汉武帝发兵南来,到雷州海岸,造艛船渡兵,过海上岸,黎人并不出降,亦无兵粮。李将军于琼州海岸焚舟而回。今号为焚艛”。《清一统志·琼州府一》 引 《广东通志》: 焚艛山 “在县西北一百三十里,近大海。汉楼船将军杨仆征黎,至此焚船登岸,因名”。
在今海南省文昌县西北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24琼州: 焚艛,“ 《平黎记》 云: 汉武帝发兵南来,到雷州海岸,造艛船渡兵,过海上岸,黎人并不出降,亦无兵粮。李将军于琼州海岸焚舟而回。今号为焚艛”。《清一统志·琼州府一》 引 《广东通志》: 焚艛山 “在县西北一百三十里,近大海。汉楼船将军杨仆征黎,至此焚船登岸,因名”。
即文良港。又名龙门港。即今台湾澎湖县澎湖岛东龙门村。清设文良港汛。光绪二十一年(1895)二月二十七日, 日舰先佯攻妈祖宫炮台,实从良文港登岸,清兵大败,即此。即今台湾省澎湖县东湖西乡龙门村。清光绪二
在今山东淄博市临淄西北。春秋时齐都临淄申门外之池。《左传》:文公十八年(前609),齐懿公“游于申池”。杜注:“齐南城西门名申门。齐城无池,唯此门左右有池,疑此则是。”懿公被害于申池。又襄公十八年(前
明置,在今黑龙江省宾县东北宾安镇。明《辽东志》卷9:海西东水陆城站有“札不剌站”。明置。在今黑龙江省宾县东北枷板站。为海西东水陆城站沿松花江、黑龙江抵奴儿干都司交通驿站。
即今浙江绍兴县西北东浦镇。清乾隆《绍兴府志》卷7《市》:东浦市“去县西北十里”。
在今福建龙海市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9海澄县:大鳌山在“县(治今海澄镇)西南十里。蜿蜒巍峨,特耸二峰,形如笔架”。
即今湖北黄梅县西南杨柳湖。《清一统志·黄州府一》:杨林湖“在黄梅县西南二十五里,西接太白湖。东由濯港径白湖渡入孔垅小江,至清江镇入大江”。
商代后期都城。在今河南安阳市西北四里小屯村一带。《水经·洹水注》: “洹水出山,东径殷墟北。《竹书纪年》 曰: ‘盘庚即位,自奄迁于北蒙,曰殷’。” 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 秦二世二年 (前208),“
明置,在今四川广元市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8昭化县:龙滩驿在“县西五里,水驿也。今县南一里有龙滩渡,驿因以名”。
1944年8月鄂豫皖抗日根据地由宜城县改名,属湖北省。治所即今湖北宜城市。为纪念抗日爱国高级将领张自忠而命名。1940年张自忠阻击侵华日军,于县东北新街乡南瓜店壮烈捐躯。1949年2月复名宜城县。旧县
即今江苏通州市(金沙镇)东南二十七里二甲镇。当串场河南岸。清光绪《江苏全省舆图》:通州(今南通市)东南有“二甲”。在江苏省通州市东南部。面积75平方千米。人口8.9万。镇人民政府驻二甲,人口9000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