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犍为县

犍为县

①南朝梁改武阳县置,属西江阳郡。治所在今四川彭山县西北五里。西魏改为隆山县。

②隋开皇三年 (583) 改武阳县置,属戎州。治所在今四川犍为县东南十五里岷江东岸。《旧唐书·地理志》 犍为县: “因 (犍为) 山立名。” 大业初属犍为郡。唐武德初属戎州。上元元年 (674)改属嘉州。《新唐书· 南诏传》: 咸通十年 (869),骠信酋龙率大军寇蜀,“攻黎州,诡服汉衣,济江袭犍为,破之”。即此。五代晋天福元年 (936) 后蜀移治今犍为县。北宋大中祥符四年 (1011) 徙治惩非镇 (今犍为县南清溪镇)。南宋庆元二年 (1196)属嘉定府。元属嘉定路,在今乐山市南三十里。明属嘉定州,洪武中由玉津镇移治今犍为县。清属嘉定府。民国初属四川建昌道。1928年直属四川省。


(1)古县名。南朝梁改武阳县置,治今四川省彭山县东。为江州治。西魏时改隆山县。(2)今县名。在四川省南部。属乐山市。面积1375.40平方千米。人口56.5万。辖12镇、8乡。县人民政府驻玉津镇。北周保定三年(563年)置武阳县,治今县南,为沈犀郡治。隋开皇三年(583年)改武阳县为犍为县,属犍为郡。唐属嘉州。北宋乾德四年(966年)移今玉津镇。大中祥符四年(1011年)移今清溪镇。南宋庆元初后隶嘉定府。元属嘉定府路。明隶嘉定州,洪武九年(1376年)还治今玉津镇。清属嘉定府。1913年属上川南道,1914年属建昌道,1928年直属四川省。1950年属川南行署区乐山专区,1952年属四川省乐山专区。1968年属乐山地区,1985年属乐山市。地处四川盆地西南低山丘陵区,西部多低山,东南部丘陵约占总面积67%。岷江自西北入,右纳马边河、沐川河,左有百支溪注入,东南流出境。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。农产有稻、小麦、玉米、甘薯、豆类。白姜、紫胶以产高质优著称。盛产甘蔗,为省糖料基地。煤、岩盐储量大,尚有石灰石、石英、陶土等矿。有采煤、制盐、水泥、造纸、船舶制造、工艺美术等厂矿。有光纸、白砂糖、柠檬酸、刻花玻璃器皿等产品。五新公路经此。岷江客轮通乐山、重庆。有明代文庙。金井乡巴蜀土坑墓群曾出土戈、矛等铜器、陶器,收藏于省博物馆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洋宁镇

    又作阳宁镇。唐武德七年 (624) 析邵武县置,即今福建光泽县治。五代南唐保大间 (后周广顺初) 改名财演镇。

  • 保宁路

    元至元二十年 (1283) 改保宁府置,属四川行中书省。治所在阆中县 (今四川阆中市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阆中、苍溪、南部等市县地。不久又改为保宁府。元至元二十年(1283年)改保宁府置,治阆中县(今四川

  • 弋阳县

    ①秦置,属内史。治所在今陕西咸阳市东北四十一里。西汉景帝五年(前152)于县治东二里营建阳陵,遂改名阳陵县。②西汉置,属汝南郡。治所在今河南潢川县西北十二里隆古集附近。三国魏为弋阳郡治。南朝梁普通八年

  • 多灵县

    即多云县。治所在今广西忻城县东北。《寰宇记》卷168作“多灵县”。

  • 曹武市

    即今湖北京山县东曹武镇。《舆地纪胜》卷84郢州: 曹武市 “在京山县东四十五里。旧传魏武征孙权过此”。

  • 马乡集

    即今河南汝南县南五十里马乡镇。清尹耕云《豫军纪略》卷3:咸丰五年(1855)四月,散勇易添富等“本著名巨捻,至是纠众于汝阳县之马乡集”。

  • 牙城

    即今福建霞浦县东北六十五里牙城镇。清《乾隆内府舆图》:霞浦县东北有牙城。

  • 仁威垒

    又名甲城。在今江苏句容县南。《南史·周弘让传》:南朝梁承圣二年(553),周弘让“为仁威将军,城句容以居之,命曰仁盛垒”。宋《景定建康志》卷20:仁威垒,“故老相传达溪将军屯兵于此。或云弃甲,因名甲城

  • 白鹿县

    ①北周闵帝元年(557)分蓝田县地于白鹿原上置,属蓝田郡。治所在今陕西蓝田县西十一里。建德二年(573)废。唐武德二年(619)复置,属雍州,移治今蓝田县西南三十二里石门村。次年改名宁民县。②五代梁开

  • 祭天台 (臺)

    又名画卦台。在今云南大理市北,大理古城西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17大理府太和县: “祭天台在府城 (今大理古城) 西。其地有武侯祠,后有山冈,台在其下。今坛壝之址犹存。相传武侯祭天画卦处也。一名画卦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