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甘棠湖

甘棠湖

又名景星湖。在今江西九江市中心。由庐山泉水注入而成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:浔阳“南有甘棠湖,长庆二年刺史李渤筑,立斗门以蓄泄水势”。《舆地纪胜》卷30江州:甘棠湖“李渤筑堤长七百步以利行旅而为此湖。张洪靖思而美之,故名甘棠。李翱为铭”。


在江西省九江市中心。面积约270亩。由庐山泉水汇注而成,原与东面的南门湖连为一体,唐代刺史李渤穿湖筑堤后才分隔。堤长50米,堤上有宋代修建的思贤桥。湖中有烟水亭。相传原为三国时东吴都督周瑜点将台。唐元和十一年(816年)至十三年白居易贬江州司马时于其上建亭,后人以白居易《琵琶行》中“别时茫茫江浸月”句命名浸月亭。明末重建时将废烟水亭之名移此。今亭清末重建。1972年全面修复,并建曲桥接湖北岸。亭旁有清建天花宫(又称娘娘庙),内有娘娘殿、娘娘亭、左右禅房等建筑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黄土岭关

    即黄土关。在今河南新县南。旧属光山县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50光山县 “白沙关” 条: 黄土岭关 “在县西南百二十里”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光山县:“西南又有白沙、土门、斗木岭、黄土岭、修善冲等五关。与湖广

  • 刁鱼砦

    北宋置,属文安县。在今河北霸州市东五十里。

  • 大天马山

    亦名天马山。在今广西阳朔县西十五里。《清一统志·桂林府一》:天马山“其形如马。前有二小山,状如执御者”。

  • 东兴堤

    三国吴筑,在今安徽含山县西南,与巢湖市相接。《三国志·吴书·诸葛恪传》:“初,权黄龙元年迁都建业,二年筑东兴堤以遏湖水。后征淮南,败以内船,由是废不复修。恪以建兴元年十月会众于东兴,更作大堤,左右结山

  • 鄱阳山

    初名力士山,亦名石印山。在今江西波阳县西北鄱阳湖中。唐改今名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5饶州府鄱阳县: 鄱阳山 “俗相传谓之石印,即鄱阳山是也”。

  • 枋口堰

    在今河南济源市东北三十里五龙口镇附近。秦时以枋木为门,以备蓄泄,故名枋口。三国魏典农中郎将司马孚重修,垒石结以为门,溉田甚众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孟州济源县: “有枋口堰,大和五年,节度使温造浚古渠,

  • 青草隘

    在今浙江景宁畲族自治县南上渔乡渔漈村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4景宁县: 青草隘在 “县南百十里。接福建寿宁县界”。

  • 越析州

    隋开皇五年 (585) 置,治所即今云南宾川县。辖境约当今云南宾川县地。天宝后废。隋开皇初置,治今云南省宾川县北。南诏时废。

  • 公陂市

    又名公陂墟。即今江西乐安县东北六十五里公溪镇。清同治《江西全省舆图》卷2抚州府乐安县:东北有“公陂墟”。

  • 金峰山

    ①在今江苏溧阳市西南。《清一统志·镇江府一》: 金峰山 “在溧阳县西南六十里。形势耸秀,为金陵发脉之宗”。②在今湖南新宁县东五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1新宁县: 金峰山 “上有大小芙蓉岭,亦名大小金峰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