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白山

白山

①即白庙儿山。在今河北沽源县南。《后汉书·乌桓传》:建武二十一年(45),“乌桓与匈奴连兵为寇,代郡以东尤被其害。……其在上谷塞外白山者,最为强富”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开元二十年(732),幽州节度使赵含章击契丹,“与虏战于白山”。胡三省注:“白山,后汉时乌桓所居,在五阮关外大荒中。”

②即今吉林省东南部之长白山。《北史·勿吉传》:“其国与隋悬隔,唯粟末白山为近。”《金史·世纪》:“生女直地有混同江亦号黑龙江,所谓白山、黑水是也。”又《高丽传》:“黑水靺鞨居古肃慎地,有山曰白山,盖长白山,金国之所起焉。 ”

③在今江苏南京市东。《宋书·刘述传》:刘述与从弟秉,同谋诛萧道成,“事败走白山,追禽伏诛”。《南史·韦载传》:“载有田十余顷,在江乘县之白山。”皆此。

④在今浙江临海市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2台州府:白山“在府东南二百五十里。望之如雪。其上有湖,其下有溪”。

⑤在今浙江临安县西南与桐庐县界上。《水经·渐江水注》:“紫溪又东南流,径白山之阴,山甚峻极,北临紫溪。”《清一统志·杭州府一》:白山“山上有浮石,纯白,故名”。

⑥在今甘肃玉门市西北赤金镇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4赤斤蒙古卫:白山“在卫北二十里。多草木禽兽,土人呼为折罗漫山”。

⑦亦名阿羯山、阿羯田山。在今新疆库车县北。为天山支脉。《隋书·西域传·龟兹》:“龟兹国,都白山之南百七十里。”《新唐书·西域传·龟兹》:王白氏“居伊逻卢城,北倚阿羯田山,亦曰白北,常有火”。

⑧又名折罗漫山。即今新疆中部之天山。《后汉书·明帝纪》:永平十七年(74)十一月,奉车都尉窦固“出敦煌昆仑塞,击破白山虏于蒲类海上,遂入车师”。注引《西河旧事》曰:“白山冬夏有雪,故曰白山,匈奴谓之天山,过之皆下马拜焉。去蒲类海百里之内。”又《魏书·西域传》:“焉耆国, 在车师南, 都员渠城, 白山南七十里。”


古山名。又名太白山(《魏书·勿吉传》)、徒太山(《新唐书·北狄传》)、长白山、从太山、不咸山。即今吉林省东部长白山。北魏勿吉及隋靺鞨七部之一的白水部居此一带,并以此得名。《金史·世纪》:“生女直地有混同江、长白山,混同江亦号黑龙江,所谓白山黑水是也。”即此。参见“长白山(1)”、“不咸山”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深泽县

    ①西汉置,属中山国。治所即今河北深泽县。《资治通鉴》 东晋隆安元年 (397),胡三省注:“宋白曰: 深泽县以界内水泽深广为名。” 东汉废。②北魏改南深泽县置,属博陵郡。治所在今河北深泽县东南二十七里

  • 钳州

    唐代析开边县置,治所约在今云南盐津县北四十二里普洱渡。辖境约当今云南盐津县地。后废。

  • 苏家垄遗址

    在今湖北京山县东北七十四里,地处京山、随州、安陆三县市交界处。1966年7月发掘,出土鼎、鬲、甗、簋、豆、方壶、盉、盘、车马器等文物。鼎、豆、方壶均有“曾中游父自作器”铭文。经鉴定为西周晚期铜器。

  • 伊济密屯

    又作西济密。在今俄罗斯滨海边疆区西南波谢特西北。清属宁古塔副都统。清聂士成《东省与韩俄交界道路表》:“蒙古街,又二十里二分五至切落哥司克,即西机密。”咸丰年间被沙皇俄国通过不平等的中俄《北京条约》割占

  • 函州

    唐武德三年 (620) 置,治所在永宁县 (今河南洛宁县)。八年 (625) 废。

  • 怀德军

    北宋大观二年(1108)于平夏城置,治所在今宁夏固原县西北。辖境相当今宁夏同心、海原及固原等县部分地。靖康元年(1126)陷于西夏。后废。本平夏城。北宋大观二年(1108年)置,治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

  • 巴河

    即湖北之巴水。《清一统志·黄州府一》:巴水“南径巴水戍,南流注入江,谓之巴口……。《黄冈县志》:上巴河在县东北八十里。南流至东南四十里下巴河入江。……(按)盖巴水上流已湮没,其源之可见者,惟平湖乡河为

  • 学射山

    一名斛石山、威凤山。即今四川成都市北十八里凤凰山,北宋范镇 《仲元龙图兄邀游学射》 诗注: “学射山者,以刘主禅于此学射,故名。” 《资治通鉴》: 唐光启三年 (887),王建攻陈敬瑄,“败汉州刺史张

  • 圣姆泉

    亦作圣姥泉。在今四川奉节县东长江瞿唐峡内。南宋陆游《入蜀记》:“发大溪口入瞿唐峡。……遇圣姥泉,盖石上一罅, 人大呼于旁,则泉出;屡呼则屡出,可怪也。”《清一统志·夔州府一》:圣姆泉“在奉节县东”。

  • 晓石山

    在今江西彭泽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5九江府彭泽县: 晓石山 “在县东一里。山势蜿蜒,一峰秀拔,日出先照,因名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