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草原
在今河南襄城县南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元和十二年(817),“裴度过襄城南白草原,淮西人以骁骑七百邀之”。
在今河南省襄城县南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元和十二年(817年),裴度征淮西,“过襄城南白草原,淮西人以骁骑七百邀之”,即此。
在今河南襄城县南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元和十二年(817),“裴度过襄城南白草原,淮西人以骁骑七百邀之”。
在今河南省襄城县南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元和十二年(817年),裴度征淮西,“过襄城南白草原,淮西人以骁骑七百邀之”,即此。
明永乐二年(1404)置,属奴儿干都司。治所在今黑龙江省青冈县北。后废。明永乐二年(1404年)置,治今黑龙江省呼兰河西北通肯河流域。属奴儿干都司。后废。
即白堤。在今浙江杭州西湖中。唐白居易《钱塘湖春行》:“最爱湖东行不足,绿杨阴里白沙堤。”即此。即“白堤”。
①在今江苏镇江市北一里北固山上。始建于三国吴,唐、宋又重建。《新定九域志》:“甘露降于此, 因以名。”②在今四川资中县西北五十里甘露镇。清嘉庆《资州直隶州志》卷5:甘露寺“唐僧真德建。明正统十二年,寺
在今陕西黄陵县西北。彭沛谷,为苻秦时卢水胡,立堡于贰县,附于苻登。《晋书·苻登载记》: “苌攻彭沛谷堡,陷之。” 即此。
清光绪三十二年 (1906) 置,属新城府。治所在孤榆树屯 (今吉林榆树市)。民国郭熙楞《吉林汇征》: “榆树县,地名孤榆树,故名。” 宣统元年 (1909) 升为直隶厅。1913年复降为县,属吉林省
在今河南正阳县北。东南至息县附近入淮河。一说为清水河。《水经·淮水注》: 慎水 “出慎阳县西,而东径慎阳县故城南,县取名焉。……东南径息城北,又东南入淮”。
明置,属楚雄府定边县。在今云南南涧彝族自治县城内。
在今四川万县市西南。《寰宇记》卷149万州武宁县:木枥山“在县(旧治在今武陵镇)东南十三里。山顶有池,冬夏可验其浅深,随大江水涨增减”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77万州:木枥山“在武宁西十余里。《图经》云:昔
明洪武初改韶州卫置,属清远卫。治所在韶州府 (今广东韶关市)。后废。
元至元十四年 (1277) 改嘉兴府置,二十一年 (1284) 后属江浙行省。治所在嘉兴县 (今浙江嘉兴市)。辖境相当今浙江嘉兴市、平湖市、桐乡市、海盐县和嘉善县。至元二十六年 (1366) 朱元璋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