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白马山

白马山

①在今山西盂县东北。《山海经·北次三经》:“白马之山,其阳多石玉,其阴多铁,多赤铜,木马之水出焉,而东北流注于滹沱。”北魏于此置白马关。

②亦作扑马山。在今内蒙古巴林左旗西南。《辽史·地理志》:祖州有“白马、独石、天梯之山”。

③在今浙江遂昌县西北二十四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4遂昌县:白马山“天日晴朗,远见衢婺, 邑之镇山也”。

④在今浙江武义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4宣平县:白马山在“县(治今柳城镇)西五里。有石岩、瀑布之胜”。

⑤即白司马坂。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三十里。《资治通鉴》:南朝梁大通元年(527),“丹阳王萧赞闻宝寅反,惧而出走,趣白马山”。即此。

⑥在今河南滑县东。《水经·河水注》引《开山图》曰:“(白马)山下常有白马群行,悲鸣则河决,驰走则山崩。”《方舆纪要》卷16滑县:白马山“今削落过半……盖河水决溢,山久颓圮也。今县东三十里有村曰白马墙,尚沿旧名云”。

⑦在今湖北襄樊市东南。《舆地纪胜》卷82襄阳府:白马山“以白马泉名”。

⑧在今湖北竹山县西南三十里。《水经·沔水注》:堵水旁“有白马山,山石似马,望之逼真。侧水谓之白马塞”。

⑨在今广东恩平市南二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1肇庆府恩平县:白马山“高三百余丈,延绵二十余里,耸立如马”。

⑩在今广东封开县东北。《舆地纪胜》卷94封州:白马山在“在州东一百里。有巨石状如马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1封川县:白马山在“县东北百里,与麒麟山对峙。周五十里。石坂甚长,飞泉如练。正德中,僮巢其上,参议周用等剿平之,改名白鹤山”。

(11)亦名宝峰山。在今四川广元市西十里。《寰宇记》卷135绵谷县:白马山,“张平子仕后汉为侍中,少学业于此”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84利州:白马山“又名宝峰山”。

(12)在今云南姚安县东十五里。《清一统志·楚雄府》 引《府志》:“旧有白马现其上, 土人立祠祀之。”

(13)在今陕西勉县西。《水经·沔水注》:“浕水又南径张鲁治东,水西山上有张天师堂,于今民事之。庾仲雍谓山为白马塞。”《寰宇记》卷133西县:白马山,“《汉水记》云,西县有白马山。又《张衡家传》云,衡于浕口升仙时乘白马,后人遥望山上往往有白马, 因以为名”。


(1)古山名。(1)在今山西省盂县东北。《山海经·北山经》:“白马之山,其阳多石玉,其阴多铁,多赤铜。木马之水出焉。”北魏于山上置白马关。(2)又称白司马阪。在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北邙山北麓。《资治通鉴》:北魏孝昌三年(527年),萧宝寅以关中叛。萧赞在洛阳闻之,惧而出走,至此被擒。(2)今山名。在湖南省隆回县西北部与溆浦县交界处。属雪峰山。东北—西南走向,长12千米。主峰海拔 1781 米。由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构成。盛产杉和松。建有林场。山顶旧有宝莲寺,石墙铁瓦结构尚存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赵奢垒

    在今山西和顺县东四十五里石家庄。《寰宇记》 卷44和顺县: 赵奢垒 “在县东五十里”。《清一统志·辽州》: 赵奢垒 “即赵奢救韩,去阏与五十里而军筑垒处”。

  • 麻坝寨

    在今四川通江县东唱歌乡。清道光 《通江县志》 卷5: 嘉庆四年 (1800) “惠龄、额勒登保、德楞泰歼通江兰号 ‘贼’ 冉文俦于麻坝寨,文俦与罗其清同聚众起事,屯据其地”。

  • 步日部

    宋大理置,属威楚府。即今云南普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。元改普日思摩甸长官司。大理国以步日赕改置,驻地即今云南省普洱县。元初改置普日思摩甸长官司。

  • 河雍

    即阳。战国魏邑。在今河南济源市西南。《水经·济水注》 引 《竹书纪年》: “郑侯使韩辰归晋阳及向。二月,城阳、向。更名阳为河雍。” 即此。

  • 信义暗沙

    即今南海中中国南沙群岛之信义礁,位于仁爱礁南18海里。为一椭圆形环礁,东西长约9公里,南北宽约4.5公里。退潮时露出水面。中国渔民向称双挑或双担。1935年公布名称为汤姆斯第一滩。1947年改名信义暗

  • 玉窖溪

    即今广东揭阳市南之南江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3州揭阳县:玉窖溪“在县治南。有南、北二源,南溪出海丰、长乐二县,分水并流,经三山百折而东,过玉窖会北溪。北溪出程乡、长乐二县,分水并流,经贵人、飞泉诸山,又

  • 浯勒扎河

    亦作斡里扎河。即今蒙古国东方省北部之乌勒吉河 (乌尔扎河)。《元朝秘史》 卷4: 金命王京丞相 (即完颜襄) 征塔塔儿 (即阻䪁), 将塔塔儿人逆着浯勒扎水追来。

  • 同乐铺

    亦作铜铄铺。即今四川涪陵市西南同乐乡。清同治《重修涪州志》卷1:长滩里有铜铄铺。民国《续修涪州志》作同乐镇。

  • 龙会场

    即今四川威远县东龙会镇。清嘉庆《威远县志》卷2:龙会镇“在东乡。离城三十里”。

  • 千峰寺

    北魏时建,在今河南临汝县东北风穴山中。本名香积寺,隋改名千峰寺。唐代扩建为白云寺。俗称风穴寺。北魏时建,在今河南省汝州市东北风穴山中。本名香积寺,隋改名千峰寺,唐扩建,改名为白云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