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龙津
在今浙江松阳县西五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4松阳县:百仞山“山麓有白龙津,吴越因以名县”。
在今浙江松阳县西五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4松阳县:百仞山“山麓有白龙津,吴越因以名县”。
北宋咸平四年 (1001) 分西川路置,治所在益州 (今四川成都市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邛崃山以东,大渡河以北,龙门山西南及沱江以西大部分,以东一小部分地区。嘉祐四年 (1059) 改为成都府路。北宋咸平
在今安徽铜陵市西,接铜陵县城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7铜陵县:天井湖“在县东门。湖心有井不竭。远近诸川,多汇于此, 引流为河口河”。又称天岗湖。跨安徽省五河与江苏省泗洪二县境。原系淮河支流河道,黄河南徙夺淮
在今内蒙古鄂托克前旗南北大池一带。《晋书·苻坚载记》:东晋兴宁三年(365),匈奴左贤王卫辰举兵叛,“邓羌讨卫辰,擒之于木根山”。《魏书·太祖纪》:登国七年(392)春正月,“幸木根山,遂次黑盐池”。
在今江苏南京市西北。宋《景定建康志》卷19:运渎“在上元县西北一里半。吴大帝赤乌三年,使左右侍御史郄俭监凿。城西南自秦淮北抵仓城,通运于苑仓。今所凿城在西门近南,其水东行过小新桥,而南经斗门桥,流入秦
春秋鲁地。在今山东莱芜市东北。一说在今曲阜市北。《春秋》:庄公十年(前684),“公败齐师于长勺”。即此。据《左传·定公四年》 载:周武王时,“分鲁公以……殷民六族,条氏、徐氏、萧氏、索氏、长勺氏、尾
在今贵州从江县西北十里大融乡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21黎平府潭溪蛮夷长官司 “顿洞寨” 条:“又有容洞、铜锣二砦,俱在司南七十里。司境之砦凡二十有五,此其最著者。”
①在今湖北宜昌县东,接当阳市界。清设把总驻守。②在今陕西洋县南五里。《明一统志》卷34汉中府:鸡子山“下瞰汉江。以形似名”。
在今河北灵寿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4灵寿县:大吃水沟山在“县西北百五十里。山北即团箔口,两山对峙,出矿,流民多啸聚于此”。
元置。在今广西临桂县西南。元《析津志》 天下站名有 “遶江”。
又作扎里噶珊。在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黑龙江下游索菲斯克东。清属宁古塔将军,后属三姓副都统。康熙《皇舆全览图》:黑龙江下游乞几必儿以上有“渣里噶山”。光绪《吉林通志》卷17:混同江南岸,东至海滨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