皇穹宇
俗称回音壁。在今北京天坛公园圜丘坛北。是放置圜丘祭祀神牌位之地。建于明嘉靖九年(1530),初名泰神殿。嘉靖十七年改为今名。清乾隆十七年 (1752) 重建。有东西配庑各五间,存放圜丘祭祀的神牌。正殿与东西配庑四周有一圆围墙,即回音壁。
俗称回音壁。在今北京天坛公园圜丘坛北。是放置圜丘祭祀神牌位之地。建于明嘉靖九年(1530),初名泰神殿。嘉靖十七年改为今名。清乾隆十七年 (1752) 重建。有东西配庑各五间,存放圜丘祭祀的神牌。正殿与东西配庑四周有一圆围墙,即回音壁。
在今四川剑阁县东南金仙镇。《寰宇记》卷86西水县: “梁大同中在今县西北三十五里置掌天戍,后魏废戍,后周闵帝元年改为西水县,以界内西水为名。大业元年移于今理。” 隋西水县在今南部县西北西河乡。
清康熙八年(1669)郑成功子郑经改东都承天府置,治所在今台湾台南市。辖今台湾岛和附近澎湖等岛屿。二十三年(1885)改置台湾府。清康熙八年(1669年)郑成功子郑经置,治今台湾省台南市。辖今台湾岛以
即今云南屏边苗族自治县西北新现乡。清时设新现汛。
北宋置,属泸州。在今四川纳溪县境。治平四年(1067)废。
在今四川广元市西南昭化镇北土基坝。《水经·漾水注》:“清水又东南注白水。白水又东南,径吐费城南,即西晋寿之东北也。东南流注汉水。”
隋开皇十六年(596)置,属并州。治所在今山西古交市。《元和志》卷13交城县:“取古交城为名。”唐天授二年(691)移治却波村(今交城县)。开元十一年(723)属太原府。元属冀宁路。明属太原府。民国初
颍河支流。在今河南临颍县北二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47临颍县: “曹魏初,枣祗募民屯田许下,引流以灌,得谷数百万斛。后人世以名河,或谓之枣村河。”
在今江苏江浦县西南,与安徽和县接界处。《元丰九域志》卷5:乌江县“有四隤山”。
即今山西古交市西南南头。1941—1945年晋绥边区置交东县治此。
亦作陆靖墟。即今广西北流市南一百五十里六靖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