集镇名。在西藏自治区乃东县中部。为原乃东县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420。乃东,系用汉字译写的藏语地名。农产有青稞、小麦、豌豆、油菜籽等。畜产有牦牛、藏系绵羊、山羊等。有公路直达拉萨。
在今江苏徐州市南云龙山东,奎山之西。《清一统志·徐州府一》:太山“视诸山为大。两峰峙立,中辟一径,为南北孔道”。
通称阿尔泰面。即今内蒙古新巴尔虎旗驻地阿拉坦额莫勒镇。据《清一统志·黑龙江》附《繙译语解》:额默勒“蒙古语,马鞍也”。“阿拉坦额莫勒”,蒙古语意为“金鞍”。
黄河津渡。在今青海化隆回族自治县东南黄河上。《水经·河水注》:白土城“在大河之北,而为缘河济渡之处”。《晋书·吕光载记》:吕光亲讨羌彭奚念,“奚念大惧,于白土津累石为堤,以水自固,遣精兵一万距守河津”
在今江苏连云港市附近。《宋史·魏胜传》:南宋绍兴三十一年 (1161),“胜军已入城,金兵径趋城东,欲过砂堰圜城为营。胜先已据堰备之,金军不得过,拒战竟日,终不能近”。
即今湖北英山县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六安州英山县: “县治本直河乡。崇祯十二年徙于西北之章山,十六年又迁于此境之添楼乡。” 清顺治初还旧治。
亦作石墙隘。在今广西鹿寨县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7修仁县:石墙隘“在县西南,向为瑶僮门户。万历中置官兵戍守于此,为石墙营”。清设把总防守。明万历间立,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鹿寨县东南石墙。清时设把总防守
即托漠河城。在今辽宁抚顺市东。魏源《圣武记》作“托摩和城”。即“托漠河城”。
①西汉高帝六年(前201)置,初治乘乡(亦作绳乡,在今四川金堂县东),后徙治梓潼县(今四川梓潼县)。辖境相当今甘肃文县、陕西宁强以南,四川旺苍、剑阁、蓬溪以西,潼南、遂宁、新都以北,什邡、北川以东地区
明洪武二十七年 (1394) 置,属四川行都司。治所在今四川西昌市。万历三年 (1575) 废入建昌卫。明洪武二十七年(1394年)置,治今四川省西昌市。属四川行都司。万历三年(1575年)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