盐源县
清雍正六年 (1728) 改盐井卫置,属宁远府。治所在今四川盐源县东卫城镇。民国初属建昌道。1928年直属四川省。1939年属西康省。1951年县治迁盐井乡 (即今盐源县)。1955年属四川省。
在四川省西南缘,西与云南省接壤。属凉山彝族自治州。面积 8376.4 平方千米。人口32.6万。辖8镇、25乡(含1蒙古族乡)。县人民政府驻盐井镇。西汉置定筰县,治今址,属越嶲郡。南朝齐后废。北周置定笮镇。唐武德二年(619年)以镇置昆明县,属嶲州。咸通后为南诏国昆明城,设香城郡。宋时大理国置如库部和贺头甸,属善巨郡。元至元十四年(1277年)置盐井管民千户;十五年置金州,旋改为金县;十七年改置闰盐州;二十七年置闰盐县,立柏兴府,为府治。明洪武二十五年(1392年)降府为州,废闰盐县入之;二十六年废州,置盐井卫军民指挥使司。清雍正六年(1728年)废卫,改置盐源县,以境内产盐,故名。属宁远府。1913年属上川南道,1914年属建昌道。1928年属四川省,1939年属西康省。1950年属西昌专区。1955年西康省撤销随专区划入四川省。1963年置盐源彝族自治县。1978年复名盐源县,属凉山彝族自治州。地处川西南山地,县境主属锦屏山南段。中部盐源盆地面积 1049 平方千米,为主要农耕区。盐井河源于盆地东部,西流折北入木里藏族自治县,与理塘河汇合后复回县北,称小金河,入雅砻江。县东缘有折北又向南流的雅砻江,是盐源、西昌、德昌三县市的界河。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。有草山坡地200多万亩,牧放牦牛、马、羊。农产有稻、小麦、玉米、马铃薯及豆类,并产花椒、木耳、油桐、生漆、白瓜子、苹果。有煤、铜、盐卤、沙金及硫铁矿。有制盐、采矿、松香食品等工业。西木公路经此。县西北与云南省宁蒗彝族自治县共辖泸沽湖,以湖光山色著名,盛产淡水鱼类,为黑颈鹤、天鹅栖息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