相岭
指小相公岭。在今四川越西县与冕宁县之间。其支脉亦名相岭。《明史·李应祥传》: 万历中,“建昌逆酋曰安守、曰五咱、曰王大咱,与越巂、邛部、黑骨夷并起为乱。……黑骨与大咱已据相岭,焚三峡桥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4越巂卫: 小相公岭关在“卫南五十里。志云: 相岭关在小相岭绝顶”。嘉庆《四川通志》 卷91引 《蛮司合志》: 明万历间 “阿弓强梁公行相岭间,乃设伏大孤山待阿弓,阿弓至,大战擒斩之”。
古山名。在今四川省越西县南小哨一带。明万历中建昌酋据相岭,即此。
指小相公岭。在今四川越西县与冕宁县之间。其支脉亦名相岭。《明史·李应祥传》: 万历中,“建昌逆酋曰安守、曰五咱、曰王大咱,与越巂、邛部、黑骨夷并起为乱。……黑骨与大咱已据相岭,焚三峡桥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4越巂卫: 小相公岭关在“卫南五十里。志云: 相岭关在小相岭绝顶”。嘉庆《四川通志》 卷91引 《蛮司合志》: 明万历间 “阿弓强梁公行相岭间,乃设伏大孤山待阿弓,阿弓至,大战擒斩之”。
古山名。在今四川省越西县南小哨一带。明万历中建昌酋据相岭,即此。
亦名铜梁山。在今四川铜梁县西北。《元和志》卷33铜梁县:“以小铜梁山为名。”《清一统志·重庆府一》:小铜梁山“在铜梁县西北六十里。《元和志》:铜梁县取山为名”。
即今黑龙江省泰来县西北塔子城镇。清末《黑龙江全界地图》: 武兴县西有塔子城。民国 《黑龙江志稿》 泰来县图: 县西北有塔子城屯。
在今广西蒙山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7永安州: 银江 “在州东。源出州东北之平峒,过三昧巢,又南会于西江”。
在今安徽宣州市东南七十里,接宁国县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8宣城县: 柏枧山在 “府东南七十里,与宁国县接境。山之阳,即文脊山也。谿谷邃深,峰崖回曲,飞流界道,跨岫为梁”。《江南通志·山川六》: “昔山
东晋升平五年(361)置,属广州。治所在安沂县(今广西岑溪县西北)。南齐移郡治夫宁县(今广西藤县东北)。梁于郡置石州。隋开皇十年(590)改为藤州。大业三年(607)复为永平郡,治所在永平县(今广西藤
又名熊耳峡、湖壤峡、嘉定峡。在今四川乐山市北关庙乡以北。系岷江切割龙泉山南端而成,上峡曰犁头,中曰背峨,下曰平羌。曲折十五里,景色壮丽。唐杜甫 《寄岑嘉州》 诗云: “外江三峡且相近,斗酒新诗终自疎。
在今山西平定县东北。《清一统志·平定州》: 承天山 “在州东八十五里,即宋之承天军也。山形峭拔,有唐裴度、韩愈题名石壁。上即承天寨,山半为老君洞”。又称紫金山。在山西省平定县东北、娘子关城西。海拔87
即今辽宁黑山县东北七十里半拉山镇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 新民府镇安县:“东北有半拉门市镇。”
①东晋义熙七年(411)置,属海陵郡。治所即今江苏如皋市。《寰宇记》卷130如皋县:“如皋港在县西 一百五十步。港侧有如皋村,县因此以名。”隋开皇初省入宁海县。五代南唐保大十年(952)复置, 属泰州
唐大历三年 (768) 置,治所在行唐县 (今河北行唐县)。辖境相当今河北行唐、曲阳、灵寿等县地。九年 (774) 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