真阳峡
亦作浈阳峡。在今广东英德市南十五里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95英德府: 真阳峡 “在真阳东南百十五里。昔有樵者见飞仙于此。……元祐间,郡守廖君玉咏峡山。其警句云: ‘清水耳目中流水,壮客精神两岸山。’ 东坡南迁览前人留题大称赏,谓状尽峡中景也”。
又称浈阳峡。即今广东省英德市南浈阳峡。南宋杨万里有《出真阳峡》诗。
亦作浈阳峡。在今广东英德市南十五里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95英德府: 真阳峡 “在真阳东南百十五里。昔有樵者见飞仙于此。……元祐间,郡守廖君玉咏峡山。其警句云: ‘清水耳目中流水,壮客精神两岸山。’ 东坡南迁览前人留题大称赏,谓状尽峡中景也”。
又称浈阳峡。即今广东省英德市南浈阳峡。南宋杨万里有《出真阳峡》诗。
在今广西崇左县南江州镇。《明一统志》卷85江州: 波汉山 “在州治后。山势起伏,如波澜,因名”。
明代自宣德三年(1428)以后,境内的府、州分统于两京和十三布政使司。十三布政使司简称十三司,俗称十三省,即山东、山西、河南、陕西、四川、湖广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广东、广西、云南、贵州。明自宣德三年(
南齐改顺阳县置,为从阳郡治。治所在今河南淅川县南。西魏改置清乡县。古县名。南朝齐改顺阳县置,治今河南省淅川县南。属南阳郡。隋复名顺阳县。
亦作熙河路。北宋改熙河兰廓路置,治所在熙州 (今甘肃临洮县)。后改为熙河兰乐路。
在今广东郁南县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1罗定州西宁县:鸡骨岭,“《旧志》云:在大力士东十五里。东北去德庆州十里,高二百余丈,产鸡骨香”。
即今青海玛沁县东北拉加乡。1935年置同德县于此。民国许公武 《青海志略》 第七章: “拉加寺在贵德县之西南,为河南蒙古四旗贸易之中心,地当果洛克等五族运粮之孔道,形势扼要……二十四年改为同德县治。”
①在今四川邛崃市西南火井镇。西晋张华《博物志》卷2:“临邛火井一所,纵广五尺,深二、三丈。井在县南百里。昔时人以竹木投以取火。诸葛丞相往视之,后火转盛。执盆盖井上煮盐,得盐。入于家火即灭。”西晋左思《
唐建。在今湖北钟祥市市西。《寰宇记》卷144郢州长寿县:“白雪楼基在州子城西。”《舆地纪胜》卷84郢州:白雪楼,“《图经》:子城三面墉基皆天造,正西绝壁下临汉江,白雪楼冠其上。石城之名本此”。
即今福建建阳市南二十五里徐震溪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7建阳县: 徐墩溪 “源出顺昌县接界之五峰山,流至此,可通舟楫。亦流合交溪”。
在今湖北保康县南,歇马河西岸。清有把总驻防。民国 《湖北通志》 卷36保康县: 野猫洞“ 《光绪舆地记》: 在城西南一百四十里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