石佛岭
①在今安徽郎溪县南七十里。《清一统志·广德州》:石佛岭“在建平县南七十里。上有三石,高二丈许,形如佛”。“石佛撑云”为县境胜景之一。
②在今浙江松阳县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4松阳县:石佛岭“在县东南四十里。岭险峻,下临松溪,又东南至(处州)府城七十余里,往来通道也”。
①在今安徽郎溪县南七十里。《清一统志·广德州》:石佛岭“在建平县南七十里。上有三石,高二丈许,形如佛”。“石佛撑云”为县境胜景之一。
②在今浙江松阳县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4松阳县:石佛岭“在县东南四十里。岭险峻,下临松溪,又东南至(处州)府城七十余里,往来通道也”。
五代梁改万年县置,与长安县同城而治。治所即今陕西西安市。后唐复名万年县。古县名。五代梁开平元年(907年)改万年县置,与大安县同城而治,即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,属京兆府;唐同光元年(923年)复改万年县
在今安徽休宁县西七十里桐子溪入率水口,古为率水竹筏航运起点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8休宁县“蓝渡桥”条下:“元置江潭务于河村溪口,即今县西七十里之江潭也。明置黄竹岭巡司于此。”
宋大理置,属石城郡。在今云南罗平县南二十五里阿邦村北的山上。《元史·地理志》 罗雄州: “俗传盘瓠六男,其一曰蒙由丘,后裔有罗雄者居此甸。至其孙普恐,名其部曰罗雄。” 元改罗雄州。大理后期于塔敝纳夷甸
一作卑沙城。隋属高句丽,故城在今辽宁大连市东北大黑山 (大和尚山) 山城。《隋书·来护儿传》: 大业十年 (614),“帅师度海,至卑奢城”,破高丽兵。
即耶懒路。治所在今俄罗斯滨海边疆区东北塔乌黑河流域。《金史·太宗纪》: 天会十一年(1133),“十一月丙辰,赈移懒路”。
1916年修筑, 自龙溪(今福建漳州市)向北至浦南。全长30公里,为轻便铁路。后被拆除。
①幽、并、梁三州的合称。《小学绀珠》:“三边,幽、并、梁三州也。”②明自正统以后,瓦剌经常由偏关渡黄河以掠晋疆,特设重臣提督三边以卫畿辅。三边即榆林、甘肃、宁夏三镇的合称。明代北边的延绥、甘肃、宁夏三
①地区名。相当今四川大渡河以南及云、贵两省。三国蜀汉以巴蜀为根据地,其地在巴蜀之南,故名。《三国志· 蜀书 · 诸葛亮传》: 建兴元年 (223),“南中诸郡,并皆叛乱”。东晋常璩《华阳国志》 中有
又名白华顶。即今浙江舟山市普陀区东北普陀山之主峰。海拔291米。清许琰《普陀纪胜》:“白华顶一名菩萨顶,居四山之中,为众峰之杰,高五里余。巅圆而平,约广二十余亩。东望之肃然严整,南望稍攲侧焉。地迥多风
在今陕西乾县北、唐乾陵正南御道东侧。通高7.53米。碑身正、背面均无文字。宋、金之后,游人始于碑上题刻文字,南面三十二段,北面十段,共四十二段。最著名的当为“大金皇弟都统经略郎君行记”,不仅保存完整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