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乾隆三十八年 (1773) 置,属甘肃省。治所在巩宁城 (今新疆乌鲁木齐市西郊)。辖境相当今新疆乌鲁木齐、克拉玛拉、石河子、昌吉、吉木萨尔、阜康、米泉、呼图壁、玛纳斯、沙湾等市县地。光绪十年 (18
即大阳关。一作太阳津。在今河南三门峡市陕县老城西北。《后汉书·邓禹传》:建武元年(25),邓禹围安邑,“更始大将军樊参将数万人,度大阳,欲攻禹”。即此。古黄河津渡。在今山西省平陆县西南。古称茅津,汉后
①亦称高陵。俗称西陵。即曹操陵墓。在今河北临漳县邺镇西南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武帝纪》载: 建安二十五年 (220) 正月 “庚子,王崩于洛阳,年六十六。……二月丁卯,葬高陵”。《河朔访古记》谓魏武高平陵
明置,属安邑县。即今山西运城市西北泓芝驿镇。《清一统志·解州》: 浤芝驿 “在安邑县西北四十五里,西接猗氏县界。旧有驿丞,今裁”。
在今江苏丹阳市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5镇江府丹阳县:马嘶港“在县东北六十里,通大江。《志》云:洪武二十七年,信国公汤和败群贼于此。岁久淤塞。隆庆二年开浚,引江水溉田,大为民利”。
即傅阳川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豫章郡历陵县: “傅昜山、傅昜川在南,古文为傅浅原。” 汉历陵县治所在今江西德安县东。“昜” 古 “陽 (阳)”字。古水名。“昜”古“陽(阳)”字。“傅”或作“敷”;作“博
明洪武元年(1368)改兴化路置,属福建省。治所在莆田县(今福建莆田市)。辖境相当今福建莆田、仙游等市县地。1913年废。明洪武元年(1368年)改兴化路置,治所、辖境同兴化路。属福建省。1913年废
在今广东阳春市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1阳春县:北塞径“在县西南。相近有蕉林径”。
即㡉县。 在今山东龙口市东南。 《续汉书·郡国志》、《魏书·地形志》 皆作惤县。
①在今河南郏县西北四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1郏县:凤翅山“以形似名,上有灵泉,澄渟不竭”。②在今陕西宜川县东南。《寰宇记》卷35宜川县:“凤翅山在县南。形象凤翅。县廨宇在其上。”《明一统志》卷36延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