石坑山
在今广东阳东县西北石坑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1阳江县:石坑山在“县西北六十里。数峰相接,瑶居其中,接阳春县界,恃为藩翰”。
在今广东阳东县西北石坑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1阳江县:石坑山在“县西北六十里。数峰相接,瑶居其中,接阳春县界,恃为藩翰”。
在今山西中阳县西南雷家庄。《清一统志·汾州府》: 雷家庄堡 “在宁乡县南,通隰州界”。后划归中阳县。
在今河北高阳县西二十里。为三关之一。《清一统志· 保定府三》: 草桥关,“周显德六年(959) 复三关以控燕蓟,雄曰瓦桥,霸曰益津,高阳曰草桥,俱置重兵”。在今河北省高阳县西。五代晋初地入契丹。周显德
北魏置,为固道郡治。治所在今甘肃两当县东三十五里杨家店。《元和志》卷22:两当县“因县界两当水为名。或云:县西界有两山相当,因取为名”。西魏为两当郡治。隋属河池郡。唐属凤州。北宋至道元年(995)移县
一作英峨门。清柳条边门之一。即今辽宁清原满族自治县东北英额门镇。《清一统志· 奉天府二》: 英峨边门 “在开原县东南,有英峨口城,南至兴京边界十五里。又南至兴京边门二百十里”。
即南籍端水。今甘肃西部疏勒河。《元和志》 卷40: 晋昌县 “冥水,自吐谷浑界流入大驿,东西二百六十里,南北六十里。丰水草,宜畜牧”。即“籍端水”。
即今河南林州市东北东冈镇。民国《林县志》卷1《乡镇》:“东冈村,距城四十八里。”
战国魏邑,在今河南长葛市东。《史记·秦本纪》:昭襄王三十三年(前274),“客卿胡阳攻魏卷、蔡阳、长社,取之”,即此。秦置县。本春秋郑长葛邑,相传后因社中树暴长,改名长社。在今河南省长葛市东。战国为魏
①东晋元帝侨立兖州于京口 (今江苏镇江市)。南朝宋永初元年 (420) 改名南兖州。元嘉八年(431) 移治广陵县 (今江苏扬州市西北蜀冈上)。辖境相当今江苏淮河以南长江以北及安徽凤阳、滁州以东地。其
①今内蒙古科尔沁右翼前旗西、洮儿河上游南之老头山。《辽史·地理志》: 上京道有馒头山。同书 《营卫志》: 夏捺钵 “在黑山东北三百里” 吐儿山,近馒头山。薛映 《上虏中境界》: “临潢西北 (应作 ‘
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南邺镇西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武帝纪》:东汉建安十三年(208),“公还邺,作玄武池以肆舟师”。《文选·魏都赋》:“苑以玄武。”李善注:“玄武苑,在邺城西,苑中有鱼梁、钓台、竹园、蒲陶诸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