石梁下峒长官司
元至正初置,治所在今湖北五峰土家族自治县西南石梁司。明洪武十四年(1381)废。永乐五年(1407)复置,属容美宣抚司。清雍正十三年(1735)废。
元至正初置,治所在今湖北五峰土家族自治县西南石梁司。明洪武十四年(1381)废。永乐五年(1407)复置,属容美宣抚司。清雍正十三年(1735)废。
在今陕西黄陵县南。姚秦时戍守处。《晋书·姚兴载记下》:“姚详时镇杏城,为赫连勃勃所逼,粮尽,委守南奔大苏。”即此。在今陕西省黄陵县南。东晋义熙七年(411年)姚秦将姚详为夏赫连勃勃所逼,自杏城南奔于此
金升通边砦置,属德顺州。治所即今甘肃庄浪县东北通边乡。元初废。古县名。金时升通边寨置,治今甘肃省庄浪县东北通边镇。属德顺州。元时改庄浪路。
即移里闵河。今吉林中部松花江支流饮马河。《清一统志·吉林一》:伊勒们河“在(吉林)城西一百四十五里。源出库勒讷窝集。……北流出边,会伊敦河入混同江”。
在今江西高安县城东南隅。《舆地纪胜》卷27瑞州:大愚山,“《新志》云,在州东行春门外。有真如寺。庆元中,太府寺丞吕祖俭上书忤权臣,安置本州寓寺中,因号大愚叟。又《冷斋夜话》云,余还自宋崖馆于高安大愚山
在今河南邓州市东南。《魏书·高祖纪》:太和二十三年(499)三月,“帝疾甚,车驾北次谷塘原”。四月,“帝崩于谷塘原之行宫”。在今河南省邓州市东南。北魏太和二十三年(499年)孝文帝病死于此。
亦名平夷堡。明万历十四年(1586)置,属松潘卫。在今四川松潘县南一百三十六里。
①即今辽宁本溪市东南兴隆山。《清一统志·奉天府一》: 窟窿山 “在岫岩厅东北八十里”。民国 《奉天通志》 卷75本溪县: 窟窿山在 “城东南六十里。 巍峰耸立, 壁若剗削, 崖间有天然圆孔径丈许,自下
在今广西南丹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9那地州: 盘利关,“ 《图经》云 :在州东北”。
①在今福建莆田县东南海滨。《清一统志·兴化府》: 嵩山 “上有石室,苔纹成 ‘文笔峰’ 三字,宛然如书,刮去复然。旁有石室,俗呼仙姑岩”。②在今山东临朐县西南五十二里。《清 一统志·青州府一》: 嵩山
春秋时秦都。在今陕西凤翔县南三里豆腐村。《史记·秦本纪》: 德公元年 (前677),“初居雍城大郑宫。以牺三百牢祠鄜畤,卜居雍”。即其地。战国时孝公于此置雍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