石渎堰
即石窦堰。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南古邺城东。《资治通鉴》:东晋永和六年(350),冉闵灭后赵,大诛胡羯,后赵公侯卿校出奔襄国(今河北邢台市),抚军“张贺度据石渎”,即此。
又称石窦堰(《魏书·地形志》)。在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南古邺城东。东汉建安中曹操建邺都,引漳水入城,经宫中分为南北两股,出城合为石渎堰。《资治通鉴》:东晋永和六年(350年),冉闵灭后赵,大诛胡羯,后赵公侯卿校出奔襄国,抚军将军“张贺度据石渎”,即此。
即石窦堰。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南古邺城东。《资治通鉴》:东晋永和六年(350),冉闵灭后赵,大诛胡羯,后赵公侯卿校出奔襄国(今河北邢台市),抚军“张贺度据石渎”,即此。
又称石窦堰(《魏书·地形志》)。在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南古邺城东。东汉建安中曹操建邺都,引漳水入城,经宫中分为南北两股,出城合为石渎堰。《资治通鉴》:东晋永和六年(350年),冉闵灭后赵,大诛胡羯,后赵公侯卿校出奔襄国,抚军将军“张贺度据石渎”,即此。
又名涑水、襄水。在今湖北宜城市西北。《水经·沔水注》: 疎水 “出中庐县西南,东流至县北界, 东入沔水, 谓之疎口也”。 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 宜城县: “北疏水,亦名襄
即杜山。在今山东淄博市临淄西。汉刘向《说苑·善说》:“齐宣王出猎于社山,社山父老十三人相与劳王。”《水经·淄水注》 作杜山。《元和志》卷10青州临淄县:“社山在县西北二十五里。”清光绪《山东通志》卷2
即今河北枣强县北二十里肖张乡。清于此设肖张堡。在河北省枣强县北部。面积38平方千米。人口1.4万。镇人民政府驻肖张,人口 2800。传西汉萧何、张良视察幽、冀二州,曾在此休息,得名萧张。后谐为今名。1
在今福建诏安县西北。清乾隆八年(1743)设诏安营游击守备于此。
即马湖。今四川雷波县东北马湖。《明史·四川土司一》:“马湖, 汉牂牁郡内地也,有龙马湖,因名焉。唐为羁縻州四,总名马湖部。”即“马湖(1)”。
北宋元符二年 (1099) 升葭芦寨置,治所即今陕西佳县。金大定二十二年 (1182) 改设晋宁州。北宋元符二年(1099年)以葭芦寨置,治今陕西省佳县。属河东路。辖境约当今陕西省佳县、吴堡县和山西省
在今陕西岐山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5岐山县“梁山”条下:“三龙山在梁山西,宇文周置三龙县,盖以山为名。”
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中央苏区成立,首都瑞金(今江西瑞金市)。由毛泽东任主席。1933年1月, 中共临时中央由上海迁入中央苏区。1934年10月在王明“左”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
唐武德三年(620)改白鹿县置,属雍州。治所在今陕西蓝田县西南三十二里石门村。贞观元年(627)废。古县名。唐武德三年(620年)改白鹿县置,治今陕西省蓝田县西南。属雍州。贞观元年(627年)废。
一名坛头山。即今浙江象山县东南海中檀头山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2宁波府象山县“东门山”条下:“又南十里有大门、担子、石坛等山。或曰石坛山即坛头山,有南北壳、莱蓝等澳,可以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