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石鼓山

石鼓山

①在今山西原平市东。《魏书·尔朱兆传》:北魏建明元年(530),高欢与尔朱兆“斩步蕃于秀容之石鼓山”。

②即今江苏苏州市西灵岩山。春秋吴建馆娃宫于此。北宋朱长文《吴郡图经续记》卷中:砚石山“山西有石鼓,亦名石鼓山”。

③在今福建永春县西北石鼓。《元丰九域志》卷9泉州永春县有石鼓山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30泉州《景物下》:石鼓山,“《图经》云,其状如鼓,或鸣则天降霖雨”。

④在今江西浮梁县北。山下为石鼓街。《寰宇记》卷107浮梁县:石鼓山“在县北三十里。有石望之如鼓”。

⑤在今江西宁都县西北。《寰宇记》卷108虔州虔化县:金精石鼓山“在县西北一十五里。旁有石鼓山,相对其山,两面悬崖一百余丈。圆如鼓形”。

⑥在今湖北浠水县北十里。《隋书·地理志》:蕲水县“有石鼓山”。《舆地纪胜》卷47蕲州:石鼓山“在蕲水县北十里。有巨石如鼓, 扣之有声”。

⑦在今湖南衡阳市城北区湘江与蒸水汇口南侧。以山上有巨石如鼓而得名。《水经·湘水注》:“有石鼓高六尺,湘水所径,鼓鸣则土有兵革之事。罗君章云,扣之声闻数十里。此鼓今无复声。”宋于此建石鼓书院,为当时全国四大书院之一。

⑧在今四川简阳市东北十里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45简州:石鼓山“在阳安县东北十里。《旧经》云:昔蜀将许都军平定羌戎,回登山击石鼓犒将校。石鼓高六尺”。

⑨在今云南楚雄市与南华县间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6镇南州:石鼓山在“州东三十里。上有石行列如鼓,旧石鼓县以此名”。


(1)古山名。(1)在今山西省原平市崞阳东南。《资治通鉴》:南朝梁中大通二年(530年),北魏敬宗使河西帅纥豆陵步蕃袭秀容,南逼晋阳,高欢与尔朱兆进兵合击,大破之,斩步蕃于石鼓山,即此。(2)又名研石山。即今江苏省苏州市西灵岩山。春秋时吴王夫差建离宫于此。有馆娃宫、西施洞等。(2)今山名。在湖南省衡阳市北门外,雄踞在蒸水与湘江汇合处。山上有高2米的大石鼓,晋时庾仲初的《观石鼓诗》称:“鸣石含潜响,雷骇震九天。”北魏郦道元《水经注》:“县有石鼓,高六尺,湘水所经,鼓鸣则土有兵革之事。”石鼓山峻峭耸拔,风景宜人,有“湖南第一胜地”之称,柳宗元、韩愈、范成大、朱熹、张载、文天祥、徐霞客、王夫之等都曾到此游览或讲学。唐时李宽筑庐读书于此,北宋至道中于故址建书院,景祐中赐“石鼓书院”匾额,是当时全国著名书院之一。抗日战争时原建筑被毁。建国后新建亭阁,辟为公园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湘西县

    三国吴太平二年 (257) 置,属衡阳郡。治所在今湖南株洲县南。南朝宋为衡阳郡治。隋改名衡山县。古县名。三国吴太平二年(257年)分湘南县置,以在湘水之西得名。治今湖南省株洲县南。属衡阳郡。南朝为衡阳

  • 盆亭镇

    即今福建浦城县西北盘亭乡。明置巡司于此。清雍正十年 (1732) 移于九牧镇。

  • 朱植墓

    在今湖北荆沙市荆州区故江陵县城西二十里八岭山。朱植为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十五子。洪武十一年(1378)封卫,二十五年改封辽,就藩广宁州。永乐二年(1404)迁荆州府,二十二年卒。洪熙元年(1425)葬此。

  • 东谷

    在今甘肃临夏市东南十五里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会昌四年(844),“吐蕃论恐热之将岌藏丰赞恶恐热残忍,降于尚婢婢。恐热发兵击婢婢于鄯州,婢婢分兵为五道拒之。恐热退保东谷”。即此。

  • 同居镇

    在今河北黄骅市西北四十六里同居村。清设严镇盐场于此。《清一统志·天津府二》:“严镇场,在同居镇,俱属沧州。”

  • 扶莱山

    亦作扶来山。在今广西北流市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8北流县:扶莱山“在县南百里,陵水出焉”。

  • 恒安镇

    北周废恒州为恒安镇,属朔州。隋属云内县。唐武德六年 (623) 于此置北恒州,七年 (624)州废。

  • 大信乡

    在今广东平远县西北中行镇境。清设大信汛。

  • 牟平县

    西汉置,属东莱郡。治所在今山东烟台市西北古现镇。《元和志》卷11牟平县:“在牟山之阳,其地夷坦,故曰牟平。”西晋省。后复置。北魏属东牟郡。北齐移今蓬莱县东南五十里马岭山之南。唐贞观元年(627)废。麟

  • 勒得山

    当今内蒙古扎鲁特旗西北之罕山。《辽史·地理志》 头下军州: “宁州,本大贺氏勒得山。”大贺氏勒得王墓在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