禹山
①在今河南邓州市西南六十里。上有禹庙。下有龙潭。《元史·睿宗传》: “拖雷既渡汉,金大将合达设伏二十余万于邓州之西,据隘待之。……及金人战于禹山。” 即此。
②在今河南禹州市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47禹州:禹山 “在州城北,颍水之南”。
③在今湖南华容县南四十里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62岳州府: 禹山 “夏禹浚川,尝登其巅。山上今有禹庙”。
①在今河南邓州市西南六十里。上有禹庙。下有龙潭。《元史·睿宗传》: “拖雷既渡汉,金大将合达设伏二十余万于邓州之西,据隘待之。……及金人战于禹山。” 即此。
②在今河南禹州市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47禹州:禹山 “在州城北,颍水之南”。
③在今湖南华容县南四十里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62岳州府: 禹山 “夏禹浚川,尝登其巅。山上今有禹庙”。
又名大口、天门关。在今北京市门头沟西北八十里。《明一统志》卷1顺天府:天津关“在良乡县北,西至大龙门,凡十五关口,其间差大者曰天津关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:“天门关口或云天津口,一名大口。”即“大口”
在今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东萨特。清乾隆《西域图志》卷13伊犁西路:沙图“在塔拉锡克南六十里,逾河至其地”。
西魏改新野郡置,属雍州。治所在今湖北宜城市境。北周废。
一名桓山。在今湖南衡阳县(西渡镇)东。《清一统志·衡州府一》:伊山“在衡阳县(今衡阳市)北三十里。《括地志》:伊山,晋桓伊读书处”。
亦名盘古山。即今江西会昌县西南盘古嶂。海拔1184米。为会昌、安远二县界山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: 虔州雩都县有盘固山。《寰宇记》 卷108虔州雩都县: 盘固山,“ 《南康记》 云,其山有石井,井侧有大
亦名龙翱山。在今四川长宁县南三十里。《宋史·蛮夷传》:大中祥符六年(1013),讨晏州多刚县斗望,王怀信“分遣部下于罗箇颊罗能落运等村及龙峨山掩杀,大获戎具,斩首级及重伤投岩死者颇众,烧舍千区及积谷累
在今湖北监利县东南九十里尺八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8监利县“大江”条下:“县治临江尝多水患。元大德中议开尺八穴以杀江流,至明时穴已湮废。”
西晋太康元年(280)改新宁县置,属苍梧郡。治所在今广西苍梧县东南三十八里大坡镇城村。后废而复置。隋开皇初又废。古县名。西晋太康元年(280年)改新宁县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苍梧县东南。属苍梧郡。隋废
西晋太康元年(280)以安城县改名,属安成郡。治所在今安福县西严田乡东北竹山下。隋开皇中省入安成县,开皇十八年(598)改安成县为安复县,属庐陵郡。治所即今江西安福县。唐武德五年(622)为颍州治,七
唐渤海国置,为汤州治。治所在今吉林敦化市西北额穆镇。辽废。古县名。渤海国置,治今吉林省敦化市西北额穆。为汤州治。辽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