禹迹 (跡) 山
在今四川南部县东北四十里碑院镇北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85阆州: 禹迹山 “在南部东南三十余里”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68保宁府: 禹迹山 “旧传禹治水至此,故名。山有寺,因崖斲石为巨佛像,层楼覆之。泉出其趾”。寺名大佛寺,明嘉靖重建。摩岩石刻立大佛一尊,高17.5米,为唐代造像。与乐山 “坐佛”,大足 “卧佛” 齐名,称为南部大佛。
在今四川南部县东北四十里碑院镇北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85阆州: 禹迹山 “在南部东南三十余里”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68保宁府: 禹迹山 “旧传禹治水至此,故名。山有寺,因崖斲石为巨佛像,层楼覆之。泉出其趾”。寺名大佛寺,明嘉靖重建。摩岩石刻立大佛一尊,高17.5米,为唐代造像。与乐山 “坐佛”,大足 “卧佛” 齐名,称为南部大佛。
唐天祐中吴越筑,即今江苏常熟市北四十里福山镇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4苏州府常熟县: 福山“天祐初,吴越于此筑城戍守,控扼江道,亦谓之金凤城”。
1949年1月由五河县城区析置,属江淮解放区。治所即今安徽五河县。旋裁撤,并入五河县。
①东汉章帝改苦陉县置,属中山国。治所在今河北定州市东南邢邑。三国魏改为魏昌县。②东汉永元中置,属巴郡。治所即今四川巴中市。三国蜀汉属巴西郡。南朝宋初废。③东汉末析罗县东境置,为汉昌郡治。治所在今湖南平
在今福建漳州市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9漳州府:天宫溪在“府西北七十里。源出龙岩县天宫山,流至此,为漫潭之上流。亦曰天宫大濑。中有石漈,高丈余。其水倾泻溪中, 自成音节,俗谓之更鼓水”。
在今辽宁大连市旅顺口区西,系船舶避风处。清光绪《大清帝国全图》盛京省图:旅顺城西有鸠湾。
即今贵州沿河土家族自治县西北思渠镇。明弘治十四年 (1501) 酉阳蛮侵沿河司地,乃自石阡府迁板桥巡司于此。
清康熙三年(1664)建,在今台湾台北市西南万华区(艋舺)。(1)初名普现殿,又名天竺寺。在福建省晋江市安海镇。相传始建于隋代,明天启间重建,清康熙二十三年(1684年)建山门、华表、殿堂门、钟鼓楼。
①在今河北内丘县北。《清一统志·顺德府一》:“李阳河在内丘县北。源出县西之且停山,有二源:一自县之扬武川北岭村而来;一自县之石河西丘而来。合于县城之西,入唐山县(治在今隆尧县尧山乡)西南,亦称马河,下
又名库尔郭勒、黑水。即今新疆乌苏县及精河县境奎屯河。清宣统《新疆图志》卷72:库尔喀喇乌苏河“有三源:一为奎屯河,一为济尔噶朗河,一为固尔图河。奎屯河源出额林哈毕尔噶山,北流径库尔喀喇乌苏城东,又北为
在今四川九龙县东湾坝彝族乡。清置湾坝龙土百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