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藏古地名。地约在今西藏北境之唐古拉山口,唐时吐蕃曾于此置驿站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:“鹘莽驿,唐使入蕃,公主每使人迎劳于此。” 其山名鹘莽山,其下有鹘莽峡即唐古拉山南麓之索曲河上游。
①在今浙江浦江县东二十四里。康熙《金华府志》 卷4: “元至正三年,宋濂筑青萝山房,自金华徙家于此,所著有 《青萝山杂言》。” 即此。②一名大青山。在今湖南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南二十里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
①指今四川简阳市一段之沱江。东晋常璩《华阳国志·大同志》:大安中,李雄攻成都,“闰十二月,(罗)尚粮运不继,而被急攻,夜退, 由牛鞞水东下,留牙门张罗持城终夜”。《水经·江水注》:洛水“又径犍为牛鞞县
即今福建古田县东杉洋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6福州府古田县:杉洋镇在“县东四十里。有巡司,洪武十二年(1379)建。《志》云,杉洋地出银坑,多矿盗,旧设捕盗馆并郡司马分驻于此”。在福建省古田县东部、龙舞溪两
在今陕西蒲城县西南十八里。《左传》: 桓公九年 (前703),“虢仲、芮伯、梁伯、苟侯、贾伯伐曲沃”。此即贾伯城。一说贾国在今山西襄汾县东。
①北周武帝初置,为南都郡治。治所在今四川万县市西南武陵镇。建德四年 (575) 改为武宁县。②唐武德元年 (618) 置,属齐州。治所在今山东禹城市西南伦镇。光绪 《山东通志》 卷34:“在源河之阳,
一名下滠口。即今湖南湘潭市南下摄司,南临湘江。明、清置巡司于此。
清内蒙古昭乌达盟八部之一。明后期,达延汗长子图鲁博罗特后裔岱青杜棱始称所部为敖汉部,属察哈尔汗。其子索诺木杜棱和塞臣卓哩克图于天聪元年 (1627) 率众归附后金。崇德元年 (1636),封塞臣卓哩克
清置,属怀远营。在今四川冕宁县南漫水湾镇 (松林)。设把总分防。
一名燕厦镇。即今湖北通山县东六十六里燕厦镇。旧属兴国州。清光绪 《湖北全省分图》: 兴国州西南有堰下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