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笔架山

笔架山

①在今辽宁凌海市西南有大、小笔架山。明 《辽东志》 卷1宁远卫: 小笔架山 “在海中六十八里”。清乾隆 《钦定盛京通志》卷26锦县: 大笔架山在 “城西南六十里,与小笔架山俱峙海中。状如笔架,潮退,见天桥,阔八丈,长四里许,为昔人避兵处。上有朝阳寺”。

②在今浙江云和县南,接景宁畲族自治县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4云和县: 笔架山在 “县南十五里。有三峰并峙”。

③即今福建霞浦县东南海中笔架山。明万历 《福宁州志》 卷1: 州南有笔架山,“三峰如笔架浮海上”,故名。明郑和下西洋经此。

④在今江西临川市北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54抚州府: 笔架山 “在府城西北五十里,诸峰排立如笔架然”。《清一统志·抚州府一》: 笔架山 “三峰卓立如笔架,与诸峰连亘互抱,曰金鸡城。东乡、延桥诸水皆经其中,而西入大川”。

⑤在今湖北宣恩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2施南宣抚司: 笔架山 “在司治南。有五峰高耸”。

⑥在今广东高州市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4高州府茂名县: 笔架山 “在县东南十里。有三峰并耸”。

⑦在今广东怀集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8梧州府怀集县: 笔架山 “在县南百二十里。三峰亭亭,竦插天外”。

⑧在今广东中山市南侧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1广州府香山县: 笔架山在 “县 (今中山市) 南一里,三峰屹立”。

⑨在今广西崇左县西南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85太平府: 笔架山 “三峰耸秀,形如笔架”。

⑩古名安乐山、合江山、少岷山。在今四川合江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2合江县: 安乐山 “俗亦呼之笔架山”。因三峰鼎立,形如笔架,故名。今山顶有隋开皇年间刘珍 “今经岩”、“晒丹石” 及古今名人题咏岩刻多处,还有南宋嘉熙四年 (1240) 为抗蒙元而建的安乐山城遗址。

(11)在今四川理县东北薛城镇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67保县: 笔架山在 “县北三里。一名九子龙窝,或谓之玉山”。同治 《理番厅志》 卷1: 笔架山 “面厅署之北,下瞰沱江,形如笔架。一名九子山,又谓之玉山”。

(12)在今贵州惠水县南十八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21定番州: 笔架山在 “ (卧龙番长官) 司南三里。旁有月坡,皆以形似名”。

(13)在今贵州黄平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21黄平州: “笔架山在州治南。以形似名。”

(14)在今云南姚安县南二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16姚安军民府: 笔架山 “有三峰并峙,上有井,云出即雨”。

(15)在今陕西清涧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57清涧县 “草坞山” 条下: “又城西有笔架山,县凭以为固。”

(16)在今甘肃通渭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59巩昌府通渭县: 笔架山 “在县东北二百里。《志》 云: 山连延甚远,几二三百里,有五峰崒嵂,县之主山也”。《清一统志·巩昌府一》: 笔架山 “在通渭县北三里,山自平凉府界来,延亘二百余里。至此有五峰崒嵂峙城北,为县主山”。

(17)在今甘肃泾川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58泾州:笔峰山 “在州南五里。山峰耸秀”。


(1)古山名。即今辽宁省凌海市南大、小笔架山。清崇德六年(1641年)皇太极攻松山,追明兵及此。(2)古岛屿名。即今福建省霞浦县东南笔架山岛。郑和下西洋经此。(3)今山名。(1)在安徽省青阳县城西南。为蓉城镇西南之屏障。主峰海拔1091米。因其峰峦耸翠,屈曲起伏,巍峨挺拔,形似笔架,故名。山南有千年古刹九寺岩、双溪寺、六母田,名峰有天柱峰、青猿峰、滴翠峰等。(2)在江西省井冈山茨坪西南。17个峰峦依次排列,形同笔架,故名。海拔1357米。峰脊杜鹃成林,十分茂密,树高6~7米,甚者十余米,树径0.5~1.2米。品种繁多,有猴头、云锦、鹿角、红花、小叶、江西、井冈等26种,其中以“猴头杜鹃”最为有名。盛花期可自4月中旬延至5月底,色分红、紫、黄、白,每年暮春,为赏花最佳季节。山上台湾松,多为数百至上千年的老松,老皮皱裂,蟠干虬枝,树顶广被,或立悬崖,或斜出石缝。山中还有珍贵树种,如鹅掌楸、香果树、黄杉、铁杉、深山含笑等;珍稀动物有短尾猴、黄腹角雉、白鹇等。山中亦多怪石,有大佛岩、风动石、大圣听经石、石舵、神斧石、鳄鱼石、双狮石、母猿教子石等。(3)在湖南省炎陵县城北。东西走向,为酃县与茶陵县界山。峰谷相间,宛如笔架,故名。主峰笔架峰海拔 1131.8 米,花岗岩山体。山上盛产杉、松等。(4)在广东省清远市北。海拔850米。是广东省用材林和经济林基地之一。因山有三峰,形如笔架,故名。是“笔架名茶”产地。(5)在陕西省岚皋县东,向东延伸至平利县。海拔 2267.4 米。山区森林茂密,有杉、松、栎、桦等,并产生漆、茶叶、蚕茧。药材有杜仲、黄连、党参、天麻等。(6)又称柏架山、驼峰。在香港特别行政区香港岛东区箕湾南部。海拔531米,为港岛第二高山。有北、南、东三峰,形如笔架,故名。三峰中以南峰最高,531米,面积也最大。东北两峰山势峻拔,南峰则较平缓。北峰因其位置偏北,港岛及九龙两岸景物,可一览无余。山上建有雷达站和测量墩。(4)集镇名。又称李家坝。在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东南部、烂泥湖新河北岸。笔架山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900。因境内有笔架山得名。主产稻、茶叶,特产松花皮蛋。有食品加工、细篾加工等厂和电力排灌站。公路通益阳市区。境内新兴垸有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遗址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蔡家崖

    即今山西兴县西蔡家崖。1939年后为晋绥边区政府驻地。

  • 交州府

    明永乐五年(1407)置,属交趾布政司。治所在东关、慈廉二县(今越南河内市)。辖境相当今越南河内市及河山平省东半部,海兴省部分地。宣德二年(1427)以后地入安南。

  • 复 (復) 累县

    西汉置,属安定郡。治所在今甘肃平凉地区或宁夏南境。东汉废。

  • 柘林寨

    即今广东饶平县东南柘林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3潮州府饶平县: 柘林寨 “在县南大尖峰西南。有柘林澳,西北去府城百三十里,置寨于此,为戍守要地。《海防考》,柘林波连南澳,跨闽粤之交,海寇恒窥伺于此,往来

  • 清源河

    即今甘肃渭源县西南清河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0临洮府渭源县: 清源河 “出县西南之五竹山,东流入渭。其水甚清,因名”。

  • 茂林镇

    即今吉林双辽县西北茂林镇。民国 《东北年鉴》: 四洮铁路谈家堡站下一站为茂林站。(1)在吉林省双辽市西北部。面积304平方千米。人口4.18万。镇人民政府驻茂林,人口 6710。1949年为茂林区,1

  • 卢石山

    亦作芦石山。在今江苏灌云县东北境。《寰宇记》卷22海州朐山县:“卢石山在县东南六十里。……石色黑,因以为名。”相传韩信为楚王,镇于三卢。《清一统志》引宋张耒云:“三卢者,卢石山、伊卢山、句卢山也。”

  • 成皋

    即春秋郑虎牢邑,后名成皋。战国属韩。在今河南荥阳市西北汜水西。《史记·秦本纪》:庄襄王元年(前249),“使蒙骜伐韩,韩献成皋、巩”;《李斯传》:秦惠王用张仪之计,“东据成皋之险”,皆此。西汉置县。古

  • 秦中

    指今陕西省中部平原地区。因春秋、战国时这里为秦国地而得名。《汉书·娄敬传》 有 “秦中新破” 句,唐白居易有 《秦中吟》 诗。皆指此。古地区名。指今陕西省中部平原地区。《汉书·娄敬传》:“秦中新破。”

  • 完工

    即今内蒙古陈巴尔虎西南呼和诺尔苏木驻地完工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:呼伦直隶厅有“完工”车站,为中东铁路车站之一。“完工”,蒙古语意为“墓地”。因附近有坟墓群,故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