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紫荆山

紫荆山

①在今河北抚宁县南二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7抚宁县: 紫荆山 “下临洋河,麓有立石,状如妇人”。即此。

② 一名紫金山。即今山西朔州市东南约六十里紫金山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44 马邑县: “紫荆山在县南五十里,高二十里,连亘数百里,极为险要。”

③在今山西隰县东七十里。《清 一统志 · 隰州》: 紫荆山 “山极高峻,其巅可望五百余里。东有寨”。

④在今辽宁锦县西南。明 《辽东志》 卷1: 紫荆山 “ (锦州) 城东十八里。多产紫荆,故名”。《清一统志·锦州府一》: 紫荆山 “在锦县 (今锦州市) 东二十里。高三里许,周四十里,尊严高大,为郡之主山”。

⑤在今广西桂平县北五十里,为大瑶山余脉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8桂平县: 紫荆山 “自山而北,岩壑深广,山为瑶僮门户,相近者石鹿山”。清道光年间,洪秀全与冯云山在此传教,并建立革命根据地。咸丰元年 (1851) 在山前金田村举行武装起义,后建立太平天国农民政权。

⑥在今陕西旬阳县东南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89金州: 紫荆山 “在洵阳县东南五十里。有洞深可五六里,号仙洞。山后有石池,旁有石莲,花萼相承高二丈许”。


(1)在山西省西部,属吕梁山南段。为褶皱断块山。近南北走向。山体南部山势渐低,坡度和缓,河谷、低山相间分布。同名主峰位于隰县东部,海拔1963米。山区植被以油松为主,核桃、梨、枣为特产。农产以玉米、谷子、小麦等为主。(2)又称小瑶山。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平市西北。大瑶山西南支脉。东北—西南走向。主峰洪水顶海拔1313米。轴部地层为寒武系砂页岩,两侧为泥盆系砂页岩。坡陡谷深,多溪流,富水能资源。林木茂密,动植物资源丰富,属国家重点保护的植物有树蕨、猪血木等十多种,动物有大鲵、毛冠鹿、林麝、白鹇等十多种。次峰太平山已辟为动植物保护区。清道光二十七年(1847年)洪秀全等在此建立拜上帝会基地。三十年洪秀全在山前金田村发动起义。(3)在甘肃省庄浪县城南。山上古木参天,山势较平缓,形成自然三台阶。据唐代碑刻,从进山门到山顶,原有三层建筑。现已修复山门等建筑。山门高12米,分主门和两边侧门,高大雄伟,为甘肃山门之最。进山门为一台,有观音殿等建筑,二台有主殿和侧殿共五间,三台有子孙殿后殿,全部建筑为木结构,除山门为密檐式建筑外,其余建筑为歇山、硬山顶建筑。

庄浪紫荆山山门


猜你喜欢

  • 石燕桥镇

    即今四川隆昌县东二十里石燕镇。有桥跨石燕河上,为往来孔道。清咸丰《隆昌县志》卷10:石燕桥在“县南二十里,下达重庆”。在四川省隆昌县东南部。面积77平方千米。人口5.3万。镇人民政府驻石燕桥,人口 2

  • 皇子陂

    在今陕西长安县南。《水经·渭水注》:“沈水上承皇子陂于樊川。” 《寰宇记》 卷25万年县: 皇子陂 “在启夏门南三十里。陂北原上有秦皇子冢,因以名之。隋文帝改为永安坡。周回九里”。在今陕西省西安市长安

  • 存䣕县

    三国蜀诸葛亮南征置存鄢戍,后改为县,属建宁郡。治所在今云南宣威市境。南朝梁末废。

  • 羌浪驿

    亦作俭浪驿。唐剑南至南诏清溪道主要驿站之一。在今四川德昌县北、安宁河东岸。唐樊绰《云南志》卷1:沙野城“至俭浪驿八十里”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巂州:“又经沙野二百六十里至羌浪泽。”贞元十四年(798)

  • 驮朴墟

    在今广西崇左县东北左江北岸驮柏村。为省南大道所经。明《徐霞客游记·粤西游日记三》:“自驮朴取道至太平西南行一里,有石垣东起江岸,西属于山,是为左州,崇善分界。”

  • 掘港镇

    即今江苏如东县驻地。本为盐场。旧属如皋县,明置掘港巡司。清有主簿驻此。1945年于此设立如东县。在江苏省如东县中东部、如泰运河两岸。县人民政府驻地。面积169平方千米。人口15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掘港,人

  • 任岭

    在今陕西山阳县东南境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4山阳县:任岭在“县东南百三十里,与湖广上津县(今湖北郧西县境)接壤”。

  • 上朱岭

    即仙居岭。亦作上洙岭、上株岭。在今江西萍乡市西境。清同治《萍乡县志》卷1:上朱岭“在县西仙居里,距城六十里。有石坚赤如朱,冶者取以锻铁”。

  • 石塘连礁

    在南海中中国中沙群岛内,位于中沙大环礁浅湖内东北部。东与隐矶滩相距约7海里,南距武勇暗沙6海里。1947年公布名称为石塘连礁。

  • 石锥壁

    在今山西永济市虞乡镇东中条山支峰石锥山上。《资治通鉴》:南朝梁大通二年(528),魏长孙稚“使其子子彦与侃帅骑兵自恒农北渡,据石锥壁”。胡注引《五代志》:“河东郡虞乡县有石锥山,于此筑垒壁也。”在今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