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红山

红山

①在今河北赤城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8马营堡:红山“在堡东南二十里。山高险,石色多赤。下有红泉,东流合大河入龙门峡”。

②在今河北永年县(临洺关)西南,与武安市接界处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5广平府永年县:红山“踞紫山之北,山形延袤,回峰环涧,互相映带,下有屯曰丰稔屯”。

③在今内蒙古赤峰市区东北隅。1935年在红山后首次发现中国北方新石器时代原始文化遗址。“红山文化”即以此而得名。

④在今河南舞阳县西北。西汉曾置红阳侯国于此。

⑤在今广西南丹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9那地州:红山“在州东南”。

⑥亦名红石峡或雄石峡。在今陕西榆林市北。《清一统志·榆林府》:红山“在榆林县北十里。环拱若屏,上皆红石,落日返照,霞采烂然。山之两崖为红石峡,榆溪、獐河汇流其中。其上有款贡城、镇北台、易马台,昔李继迁葬其祖彝昌,障水别流,凿石为穴,既葬复引水其上,疑即此峡也。明巡抚郑汝璧改名雄石峡”。

⑦在今新疆乌鲁木齐市红山嘴。清《三州辑略》卷1:红山“在巩宁城东南三里。山高里许,周宽数里,峭壁悬崖,形如蟾蜍昂首,南面陡坡直上山巅,建玉皇庙一座,旁堆鄂博,东南为望祀博克达山之所。……每岁四月十五日,居民商户车马云屯,杂技百工靡不聚集,为塞上一胜会也。南北两路均称乌鲁木齐为红庙子,本此”。


(1)山名。(1)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城区东北近郊。五峰并连,呈南北走向。山体由赭色花岗岩组成,故名。蒙古语称乌兰哈拉,意即“红色山峰”。最高峰海拔746米。山顶有战国燕古长城遗址。北麓和东麓发现新石器时代典型文化遗址多处,考古命名为红山文化。1964年后进行景区建设,已成为风景区。(2)又称虎头山或虎头峰。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中心、乌鲁木齐河东岸。海拔910米。巍峨屹立,气势雄伟。因山岩呈赭色,故名。山顶原有玉皇阁和镇龙塔,山麓有大佛寺、北斗宫和地藏寺。玉皇阁及山下古庙群相继被毁,古塔至今仍耸立山巅。建国后,引水上山,植树造林,山下修建了台阶公路。为乌鲁木齐市的象征。(2)集镇名。在云南省巧家县城东北部。红山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620。因盛产蜡虫,以“满山红”之意得名。顾姓最先居此,又名顾红山。主产玉米、薯类、稻、小麦、豆类。特产蜡虫、核桃。有运输、手工编织、粮油加工等企业。有公路通县城。

乌鲁木齐市红山宝塔


猜你喜欢

  • 落都城

    一作乐都城。即今青海乐都县。《汉书·赵充国传》: 西汉神爵元年 (前61),赵充国攻先零羌,“夜引兵上至落都”。即此。

  • 玉台山

    ①在今四川阆中市北七里。山上有玉台观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85阆州:玉台观“在州北十里。唐滕王尝游之,有滕王亭基”。唐杜甫《阆山歌》:“阆中城东灵山白,阆州城北玉台碧。”今山上有古舍利塔和滕王亭子故址。②

  • 平梁山

    亦名平梁城山。在今四川巴中市西二十五里。《明一统志》卷68保宁府:平梁山“上平四围石壁如城。宋末尝徙巴州治于此”。《元史·宪宗纪》:九年(1259),“曳剌秃鲁雄攻巴州平梁山”。即此。

  • 古木

    即辑怀城。又名古牧地。在今新疆米泉县。清乾隆《西域图志》卷2迪化州:古木“在州治东北四十里。乾隆二十七年于其地建辑怀城”。

  • 葱岭守捉

    唐开元中于喝盘陀置,为安西都护府边戍。即今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。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。唐开元年间置于喝盘陀,为安西都护府边戍。

  • ?城

    即傥城。 今陕西洋县治。 《水经·沔水注》:“汉水又东至��城南, 与洛谷水合。” 《魏书· 世宗纪》: 正始三年 (506),“征虏将军赵遐大破 (萧)衍于�

  • 万崖州

    ①北宋置羁縻州,属邕州左江道。治所在今越南高平省东境广渊附近。后废。②明永乐五年(1407)属谅山府。治所在今越南北部北太省武涯县一带。宣德二年(1427)以后地入安南。

  • 谎粮台 (臺)

    在今北京城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1顺天府: 谎粮台在 “府东南六里。相传唐太宗征高丽时尝虚设囷仓于此,以疑敌人”。

  • 南龙冈

    在今河南正阳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50真阳县: 南龙冈 “在县南三里。势颇高峻,拱峙如屏”。

  • 伏戎县

    隋大业五年(609)置,属且末郡。治所在今新疆且末县附近之地。隋末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