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红马湖

红马湖

在今湖北荆沙市东。《清一统志·荆州府》:红马湖“在江陵县东一百里。上承三湖,下入白螺。春夏水涨,浩淼无涯”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乌尔会河

    又名鄂尔虎河、贺尔浑河、和尔洪河。在今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东之乌拉盖高勒(乌拉根郭勒)。清魏源《圣武纪》卷3:康熙二十九年(1690),准噶尔噶尔丹“以追喀尔喀为名,乘锐东犯。五月,侵及乌尔会河,尚书阿

  • 洊水县

    唐至德二年 (757) 改洊安县置,属南海郡。治所在今广东怀集县西北。次年属广州。北宋开宝五年 (972) 废入怀集县。古县名。唐至德二载(757年)改洊安县置,治今广东省怀集县西北。属广州。北宋开宝

  • 常山郡

    西汉文帝元年 (前179),为避文帝刘恒讳,改恒山郡为常山郡。治所在真定县 (今河北石家庄市东北)。景帝五年 (前152) 改为国。武帝元鼎三年 (前114) 复改为郡。四年移治元氏县 (今河北元氏县

  • 米贴

    即今云南永善县西南四十八里米贴。清雍正六年(1728)于此置永善县。雍正八年(1730)迁治今县南九十四里莲峰。1951年迁治井田镇(即今永善县)。“米贴”系由彝语“咪贴”音译转写。“咪”意为天,“贴

  • 北扬州

    东魏天平二年(535)置,治所在丹杨郡(今河南沈丘县)。辖境相当今河南沈丘、项城、西华、淮阳、新蔡、及安徽临泉等县地。南朝梁太清元年(547)改为殷州。东魏武定六年(548)复改为北扬州。北齐改为信州

  • 偃虬堤

    在今湖南岳阳市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7岳州府巴陵县: “偃虬堤在府治西北。城下瞰洞庭。每至夏秋,风涛昼夜漱啮,宋郡守滕宗谅因筑此堤捍之。嘉靖三十九年,江湖俱溢,堤圮。隆庆初,郡守李时渐缮城筑堤,民赖

  • 西修武县

    东魏置,属汲郡。治所即今河南修武县。寻废。古县名。东魏置,治今河南省修武县。属广宁郡。不久废。

  • 仁和街

    即今云南马关县西南仁和镇。民国《马关县志》卷1:仁和街在县西南四十里。集镇名。在云南省施甸县中部偏北、施甸坝子中部、施甸河西岸。属仁和乡。人口660。该村地处人和桥旁,辛亥革命后曾置人和镇,后演化为今

  • 朗陵山

    ①在今安徽南陵县西,东接大工山主峰。《清一统志·宁国府一》: 朗陵山 “在南陵县西三十里。《名胜志》: 工山南有朗陵,以晋朗陵侯何琦隐其上,故名”。②在今河南确山县南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朗陵县注引应劭

  • 巴颜乌兰山

    在清外蒙古车臣汗部境。即今蒙古国克鲁伦河上游之北的巴彦乌兰山。清张穆《蒙古游牧记》卷9:车臣汗右翼中前旗“北至巴颜乌兰山”。康熙二十九年(1690),侍郎温达奏:“噶尔丹令奈冲鄂木布, 卜行师,不吉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