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绛南县

绛南县

1945年春晋冀鲁豫边区由新绛县南部和闻喜县北部析置,属太岳区。治所在今山西新绛县南。后撤销。


旧县名。太岳解放区设。1945年由山西省新绛县南部和闻喜县北部析置。1948年撤销,仍归各县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元代西藏地名。在今西藏工布江达县境。《汉藏史集》(藏文版)载:元朝设宣政院,在乌思(即前藏)置驿站七个,工为乌思七大驿站之一。

  • 扬之水

    即今安徽新安江支流扬之河(练河)。源出安徽绩溪县北巃丛山,西南流至歙县城西为练江。《寰宇记》卷104歙县:扬之水“北从绩溪县东(应为西)南流六十里,至临溪馆入歙县界,至郡城西与四水合流,东南流入新安江

  • 移密河

    古水名。移密,又作移米。即今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、鄂温克族自治旗伊敏河。《金史·瑶里孛迭传》:承安三年(1198年),“从同判大睦亲府事宗浩为左翼都统,战移密河,胜”;同书《宗浩传》:北击合

  • 翔皋坊

    唐置,在今山西翼城县东南十五里浍山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: 绛州翼城县有 “翔皋钱坊”。

  • 绛南县

    1945年春晋冀鲁豫边区由新绛县南部和闻喜县北部析置,属太岳区。治所在今山西新绛县南。后撤销。旧县名。太岳解放区设。1945年由山西省新绛县南部和闻喜县北部析置。1948年撤销,仍归各县。

  • 柘折国

    即石国。都城在柘折城 (今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)。唐玄奘 《新唐书·西域传》: “石,或曰柘支,曰柘折。”

  • 四辅

    唐、宋时京畿附近四个府、州的合称。 (1)唐开元十二年(724)称近京畿的同州(治今陕西大荔县)、华州(治今华县)、岐州(治今凤翔县)、蒲州(治今山西永济市西蒲州镇)为四辅。(2)北宋崇宁、政和间,曾

  • 比景郡

    隋大业三年(607)改荡州置,治所在比景县(今越南平治天省宋河下游高牢下村)。辖境相当今越南广平省、广治省部分地。后废。

  • 营道山

    在今湖南道县西北五十里。《方舆胜览》卷24道州: 营道山 “其始名曰营阳,又曰南营,又曰洪道”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65永州府: 营道山 “亦名龙山。状似蟠龙。……唐改曰弘道,至宋始改今名”。

  • 杉阳

    即今云南永平县西南杉阳街。民国时设县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