即临振郡。治所在宁远县(今海南省三亚市西北崖城镇)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振州延德郡:“本临振郡,又曰宁远郡,天宝元年更名。”
亦名南池。在今四川阆中市东南十五里七里镇。《汉书· 地理志》 阆中县: “彭道将池在县南。” 《寰宇记》 卷 86 阆中县: 彭道将池,“ 《郡国志》 云: 彭道鱼池在州西南。《四夷述记》云: 州东南
①在今北京市东城区地安门外大街鼓楼北。旧址为元代万宁寺中心阁。明永乐十八年(1420) 建,后毁于火。清乾隆十年 (1745) 重建。高约33米,全部改为砖石结构。楼内悬永乐年间铸的大铜钟一口。②在今
即碎叶水,亦作吹没辇。即今吉尔吉斯斯坦及哈萨克斯坦境内之楚河。《清一统志·伊犁》:吹河“在伊犁西北。源出图斯池西北山,流经浑都赖山,又西北分支东行,为诺浑池,又西北经流千里。伊犁西北境之巨川也”。清代
原名隆虑山。东汉时避殇帝刘隆讳而改名。在今河南林州市西北二十里。《后汉书·夏馥传》: 夏馥被诬陷,“乃自翦须变形,入林虑山中”。《隋书·炀帝纪》: 大业十年 (614),“王德仁拥众数万,保林虑山为盗
秦始皇十九年(前228)置,治所在邯郸县(今河北邯郸市)。辖境相当今河北泜河以南,滏阳河上游和河南内黄、浚县,山东冠县西部地区。汉高帝四年(前203)改为赵国。景帝时又曾改为邯郸郡。秦始皇十九年(前2
即今湖北随州市西南一百二十里大洪山。《水经· 涢水注》: 涢水出大洪山,“山在随郡之西南。……时人以涢水所导,故亦谓之涢山矣”。《宋书·沈庆之传》: 元嘉年间,“涢山蛮最强盛,鲁宗之屡讨不能克,庆之剪
在今广东恩平市西北七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1肇庆府恩平县: 鼓角楼山 “岩峦层叠,下有流泉。其后为鸿咀山,绵延险峻,亘数十里。旧为贼垒,嘉靖三十五年,督臣谈恺讨瑶 ‘贼’ 克黎源、沙峒二砦,贼走双
在今四川芦山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2芦山县:石波堰在“县东三里。源出始阳山,用木槽接水溉田”。
南宋端平二年 (1235) 改昌化军置,治所在宜伦县 (今海南省儋州市西北中和镇)。辖境相当今海南省海南岛西部地。明洪武元年 (1368) 改为儋州。南宋端平二年(1235年)以昌化军改名,治宜伦县(