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窝镇
即今河南郾城县东北四十六里老窝村。旧属西华县。民国《西华县续志》卷2:“老窝镇,在县城西南六十五里。一名五龙集。清季商务颇盛,与逍遥集并称。”
在河南省郾城县东北部,沙河南岸。面积78.7平方千米。人口约6.5万。镇人民政府驻老窝,人口 2200。相传,村有五龙碑一通。日有晨集,称五龙集。后沙河在村西决口,冲成一个大窝子,天长日久,演为村名。1956年设区,1958年建公社,1984年改乡,1998年设镇。产小麦、玉米。有机械、面粉等厂。有公路接洛界公路。
即今河南郾城县东北四十六里老窝村。旧属西华县。民国《西华县续志》卷2:“老窝镇,在县城西南六十五里。一名五龙集。清季商务颇盛,与逍遥集并称。”
在河南省郾城县东北部,沙河南岸。面积78.7平方千米。人口约6.5万。镇人民政府驻老窝,人口 2200。相传,村有五龙碑一通。日有晨集,称五龙集。后沙河在村西决口,冲成一个大窝子,天长日久,演为村名。1956年设区,1958年建公社,1984年改乡,1998年设镇。产小麦、玉米。有机械、面粉等厂。有公路接洛界公路。
北宋东京城 (今河南开封市) 外城东面汴河北水门。太平兴国四年 (979) 赐名。天圣初改为广津门,熙宁十年 (1077) 复名通津门。北宋东京城(今河南开封市)外城东面汴河北水门。太平兴国四年(97
即今浙江江山市南跶河溪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3江山县: 染口溪 “在县东南十里。自遂昌县流入界,合于大溪”。
①即上都。京都的通称。东汉班固《幽通赋》:“皇十纪而鸿渐兮,有羽仪于上京。”②京都名。(1)唐渤海国以王都忽汗城为上京龙泉府,在今黑龙江宁安市西南渤海镇(东京城)。《新唐书·渤海传》:“天宝末,钦茂徙
西晋置,属西郡。治所在今甘肃山丹县东北。《十六国春秋辑补》卷70前凉录:张寔元年(315),“兰池长赵奭上言,军士张冰于青涧水中,得一玉玺”。隋省入删丹县。古县名。西晋置,治今甘肃省山丹县东北境。属西
又作粟末水、速末水。即今吉林之松花江。《新唐书·渤海传》: “涑州以其近涑沫江,盖所谓粟末水也。”古水名。或作粟末水、速末水。即今吉林省松花江。
元置,属四川南道宣慰司。治所在今湖北宣恩县境。明洪武四年 (1371) 改为长官司。
明置,属沈阳中卫。即今辽宁抚顺市北会元乡。《方舆纪要》卷37沈阳中卫:会安堡“在抚顺所东十余里”。
在今湖南华容县东北九十里。明、清置巡司于此。
北宋置,属盐亭县。在今四川盐亭县东二十里黄甸镇南山村。在湖北省随州市曾都区南部。面积219平方千米。人口5.1万。镇人民政府驻何店,人口1.2万。1948年属随县第十七区。1956年属洛阳区,1959
明 “九边” 之一,为近畿防卫重镇。总兵官驻三屯营 (今河北迁西县西北二十五里三屯营镇)。镇守地区东起今河北秦皇岛市东北之山海关,西至北京市昌平县西北居庸关长城一线。后废。明九边之一。总兵官驻三屯营(