艋舺
即今台湾省台北市。清光绪间为台北府所在地。王诗琅、王国藩主修 《台北市志》 称: 艋舺译自番语,意即独木小舟。
在今台湾省台北市西龙山、双园一带(今属万华区),地濒淡水河。为早期先民系船处。俗呼独木舟为艋舺,因以为名。清乾隆二十四年(1759年)移淡水都司于此。嘉庆末至同治年间,为台湾对大陆贸易的重要港口。道光时最繁荣,有“一府(台南)、二鹿(鹿港)、三艋”之称。同治末年以后,因河床淤塞逐渐衰落,港市移向下游近邻大稻埕一带。光绪元年(1875年)置淡水县,为台北府治。
即今台湾省台北市。清光绪间为台北府所在地。王诗琅、王国藩主修 《台北市志》 称: 艋舺译自番语,意即独木小舟。
在今台湾省台北市西龙山、双园一带(今属万华区),地濒淡水河。为早期先民系船处。俗呼独木舟为艋舺,因以为名。清乾隆二十四年(1759年)移淡水都司于此。嘉庆末至同治年间,为台湾对大陆贸易的重要港口。道光时最繁荣,有“一府(台南)、二鹿(鹿港)、三艋”之称。同治末年以后,因河床淤塞逐渐衰落,港市移向下游近邻大稻埕一带。光绪元年(1875年)置淡水县,为台北府治。
唐南诏置,属永昌节度。治所在今云南腾冲县北七十六里永安街。宋大理属腾冲府,元代废入腾越州。
又名团山堡。明置,属宁远卫。即今辽宁兴城市西南三十里团山子。明《辽东志》卷3:小团山堡“官军一百七十六员名。堡西吴简山可屯兵,堡西北老虎冲可按伏”。清改为团山堡。
即今山东枣庄市。原属峄县。附近多煤矿。1946年设枣庄市。1948年将陶庄矿区并入,改设枣庄办事处。1950年撤销枣庄办事处,并入峄县。1960年复改枣庄市,因驻地枣庄为名。
即漕矩吒。 唐西域国名。 都城在鹤悉那城(今阿富汗喀布尔南加兹尼)。《新唐书·西域传》:谢 “居吐火罗西南, 本曰漕矩吒, 或曰漕矩, 显庆时谓诃达罗支,武后改今号”。
在今甘肃华池县东。《清一统志·庆阳府一》: 第二将山 “在安化县东北一百二十里。峰峦高耸,林木茂盛,其地居民富庶”。
亦作喜楼里。明为乞勒尼卫治。在今黑龙江省抚远县西喜鲁林古城。光绪 《吉林通志》 卷17:混同江南岸旧设噶珊有 “喜鲁林”。
在今河北衡水市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4衡水县:甘村沟“在县西南十里。旁有洼地二千余顷。弘治中,开此沟以泄水患。寻塞。正德中复疏通之,洼地填淤,民获种植之利”。
①唐渤海国置,为兴州治。治所在今吉林桦甸市东南白山镇附近。辽内徙,后废。②辽置,为黔州治。治所在今辽宁北票市东南。金废。古县名。(1)渤海国置,治今吉林省靖宇县北。为兴州治。辽废。(2)辽置,治今辽宁
即仆射陂。在今河南郑州市东五里堡南。
即今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东铁岭河注入牡丹江处之铁岭镇。清光绪 《吉林通志》 卷17:宁古塔城北 “九十五里特林河 (即俗呼铁岭河)屯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