良常山
旧名北垂山。在今江苏句容县东南茅山。《寰宇记》卷90升州句容县:“良常山在小茅峰之北垂,始皇登此叹曰:巡守之乐,莫过于山海;自今以往, 良为常也。因名。”
旧名北垂山。在今江苏句容县东南茅山。《寰宇记》卷90升州句容县:“良常山在小茅峰之北垂,始皇登此叹曰:巡守之乐,莫过于山海;自今以往, 良为常也。因名。”
明洪武三年 (1370) 置,属山东都司。治所在今山东莱州市东。清顺治十六年 (1659)裁。
在今甘肃环县南。《资治通鉴》: 唐大历十二年 (777) 九月,“吐蕃八万众军于原州北长泽监,己巳,破方渠,入拔谷”。即此。
在今广东平远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3平远县: 腰古隘 “在县西北。东南去程乡县二百余里,径路险狭,丹崖若壁,长三十余里,通赣州安远县”。
西汉元狩二年(前121)分九江郡置,治所在六县(今安徽六安市北十里北城乡)。辖境相当今安徽淮河以南,霍邱、六安以西和河南固始县地。东汉建武十三年(37)并入庐江郡。
唐置,属飞狐县。为铸铜钱之地。在今河北涞源县南。《元和志》卷14飞狐县:“三河冶,旧置炉铸钱,至德以后废。元和七年,中书侍郎平章事李吉甫奏:‘臣访闻飞狐县三河冶铜山约数十里,铜矿至多,去飞狐钱坊二十五
1913年析大姚县置苴却行政委员,民国初属云南腾越道。治所在今四川攀枝花市南仁和街。1929年改为永仁县。
即今西藏丁青县西北色扎。原西藏地方政府设色扎宗。1960年并入丁青县。“色扎”,藏语意为黄孩。原为姓氏名。传说凤凰在该地生了一个黄色孩子,故名。原西藏噶厦地方政府设,治今西藏自治区丁青县城西北色扎村。
在今陕西黄陵县东北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中部县:“东北七里有上善泉,开成二年,刺史张怡架水入城,以纾远汲。四年,刺史崔骈复增修之, 民获其利。”
俗名牛鼻子洞。在今贵州大方县西南。清康熙 《贵州通志》 卷6: “悬崖绝壁,下临阁鸦江。舟行洞中,深广不可测。登降以梯乃得上。昔蛮人尝保此以为障蔽。《滇记》: 由阁鸦至大定,洞凡三十有四,而阁鸦最险。
在今河南固始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50固城县 “春河” 条: “泉河在县东四十里。县境之石梁堰、沿城涧诸水悉汇入焉,亦东北注于淮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