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今四川营山县东北七十里。《寰宇记》 卷139蓬州: “因蓬山以为名。” 《方舆纪要》 卷68营山县: 大蓬山,“ 《志》 云: 蓬山有朝阳洞,空阔可容数百人。久塞。万历中开”。
在今浙江缙云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4缙云县: 管溪官山 “在县东七十里,与台州府接境。薪竹之饶,居民所赖。又有龙潭三处,溉田甚广,以管溪经其下,因名”。
即今浙江三门县北珠游溪。由西向东单独入海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2宁海县: 海游溪 “源出海游岭,东流五十里入海”。1981 年更名珠游溪。
1934年6月国民党南京政府为进攻中央革命根据地由遂川县析置,驻大汾(今江西遂川县西南大汾)。1936年撤销,并入遂川县。
明置,即今贵州龙里县东麻芝乡。《清一统志·贵阳府》 “谷觉铺” 条下称: 麻子铺等“旧皆戍守处”。
①唐先天元年 (712) 以避李隆基讳改隆山县置,属眉州。治所即今四川彭山县。明曹学佺《蜀中广记》 卷52彭山县: “因县之彭女山为名。” 天宝元年 (742) 属通义郡,乾元元年 (758) 复属眉
唐武德四年(621)置,属番州。治所在今广东曲江县西南。寻属东衡州。贞观八年(634)废入曲江县。古县名。唐武德四年(621年)置,治今广东省韶关市曲江区西南。属番州,后改属韶州。贞观八年(634年)
①在今河北满城县西北十五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2满城县: 荆山 “山势险阻,其西南有杨家陀寨,昔人据守处”。《清一统志·保定府二》: “山多产荆树,故名。”②在今安徽芜湖县西北四十五里,西接芜湖市东郊。
又作於都斤山、乌德鞬山。即今蒙古国杭爱山。名见 《周书》、《隋书》、两 《唐书》之《突厥传》 及其他文献,为突厥、薛延陀、回纥可汗相继建牙之地。突厥文碑作Utukan(Otukan)。《新唐书·突厥传
古济水之南支。即荥渎。《水经·济水注》将济水自古荥泽以下之南北二水道称为南济、北济。二水东流,分别流经阳武、封丘、济阳、冤朐、定陶等县之南北,合于古钜野泽。故道约在今河南郑州、原阳、封丘、兰考、山东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