英德路
元至元十五年 (1278) 改英德府置,属江西行省。治所在真阳县 (今广东英德市)。辖境相当今广东英德市及翁源县地。至元二十三年 (1286) 降为英德州。大德四年 (1300) 复升为路。至大元年(1308) 又降为英德州。
元至元十五年(1278年)改英德府置,治真阳县(今英德市)。辖境相当今广东省英德市和翁源县地。属江西行省。二十三年降为英德州。大德四年(1300年)复升为路。至大元年(1308年)又降为英德州。
元至元十五年 (1278) 改英德府置,属江西行省。治所在真阳县 (今广东英德市)。辖境相当今广东英德市及翁源县地。至元二十三年 (1286) 降为英德州。大德四年 (1300) 复升为路。至大元年(1308) 又降为英德州。
元至元十五年(1278年)改英德府置,治真阳县(今英德市)。辖境相当今广东省英德市和翁源县地。属江西行省。二十三年降为英德州。大德四年(1300年)复升为路。至大元年(1308年)又降为英德州。
即生窦。春秋时鲁地。在今山东菏泽市北二十里。《史记·齐太公世家》: “杀子纠于笙渎。” 《集解》: “贾逵曰: 鲁地句渎也。”
明永乐八年(1410)置,属奴儿干都司。在今俄罗斯滨海边疆区乌苏里江支流伊曼河流域。后废。明永乐八年(1410年)置,治所今址不详,辖境约当今俄罗斯乌苏里江以东伊曼河流域。后废。
1913年改维西厅置,后属云南腾越道。治所即今云南维西傈僳族自治县。1929年直属云南省。1985年改设维西傈僳族自治县。旧县名。1913年改维西厅置,治今云南省维西傈僳族自治县保和镇。1985年撤销
即五篆山。在今广西东兰县西南八十里。《清一统志 ·庆远府》: 武篆山 “一名五篆山。耸秀菁葱,上多大猿奇鸟”。
即今四川成都市的别称。成都从五代后蜀以来别称芙蓉城、蓉城,故简称蓉。四川省成都市的简称。五代后蜀主孟昶喜芙蓉,于城内遍植,因名芙蓉城。简称蓉。
即今浙江绍兴县西北齐贤镇。清乾隆《绍兴府志》卷7《市》:下方桥市“去县北二十里”。
清乾隆三十六年(1771)渥巴锡率土尔扈特部由伏尔加河流域回到祖国后设置,属乌讷恩素珠克图盟。驻牧地在今新疆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城附近。
从黑龙江宁年(今富裕县)向北至拉哈。全长48公里。为齐克铁路支线。1930年修建。是齐(齐齐哈尔)墨(墨尔根,今嫩江)铁路的一段。
在今北京市石景山区模式口翠微山南麓。《清一统志·顺天府》 载: 法海寺 “在宛平县西四十里。旧名龙泉寺,明正统四年改建”。据寺内保存的 “法海禅寺碑” 记载,该寺于明正统四年 (1439)动工兴建,正
①在今山西祁县东南四十里盘陀村。《宋史·姚古传》: 靖康元年 (1126),“金人进兵迎古,遇于盘陀”。即此。②即今福建漳浦县西南盘陀镇。明置巡司于此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9漳浦县 “古雷镇”条内: 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