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茂陵

茂陵

①西汉武帝刘彻的陵墓,在今陕西兴平市东北十九里南位乡茂林村。始建于建元二年 (前139)。《汉书·武帝纪》: “后元二年,葬茂陵。” 《三辅黄图》: “本槐里县之茂乡,故曰茂陵。” 并迁守陵户于此置茂陵县。后元二年 (前87) 武帝死后葬此。为西汉最大的陵墓。西晋潘岳 《关中记》 云: “茂陵高十四丈,方四十步。” 今测陵高46.5米,顶部东西长39.5米,南北长35.5米,底部东西长231米,南北长234米。附近有李夫人、卫青、霍去病、霍光等陪葬墓,霍云病墓之大型圆雕石刻最著名。1961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②明宪宗朱见深的陵墓。在今北京市昌平县北聚宝山下。明十三陵之一,在裕陵西一里。


在陕西省兴平市区东15千米处。西汉武帝刘彻墓。为西汉帝王陵中规模最大的一座。该地西汉时为槐里县的茂乡,故名。始建于武帝建元元年(前140年),历时53年,耗资巨大,以全国每年赋税总收入的三分之一,用于修建陵园。建筑宏伟,墓内殉葬品也极为豪华丰厚。《汉书·贡禹传》载:“金钱财物、鸟兽鱼鳖牛马虎豹生禽,凡百九十物,尽瘗藏之。”相传武帝身穿的金缕玉衣、玉箱、玉杖和武帝生前所读的杂经30余卷,盛入金箱,也一并埋入。茂陵封土,全用夯土打筑,形似覆斗,庄严稳重。今实测陵高46.5米,顶部东西长39.5米,南北长35.5米,底部东西长231米,南北长234米,与《汉书》、《新唐书》记载基本一致。陵园呈方形,东西墙垣430.87米,南北414.87米,墙基宽5.8米,与《关中记》载“茂陵周回三里”基本相符。垣墙原有阙门,除南门已毁外,其他三门尚宛然可见。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茂  陵


猜你喜欢

  • 伏羲陵

    在今山东邹城市西南五十里凫山之阳。《新定九域志》卷1:单州有伏羲冢。《清一统志·济宁州》:“伏羲陵在河南陈州府淮宁县。《旧志》沿《明统志》载入此,未免附会,姑存俟考。”

  • 泔河

    在今山东淄博市西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31长山县: “泔河出县 (按,旧长山县治即今山东邹平县东长山镇) 南米山,流至城南,亦入孝妇河。”

  • 百丈墟

    即今广西象州县东百丈乡。清光绪《广西舆地全图》象州县图:东有百丈墟。

  • 白牛

    即今河南邓州市东北二十八里白牛乡。《后汉书·安成孝侯赐传》:建武三十年(54),封刘赐子刘嵩“为白牛侯”。唐李贤注:“白牛,盖乡亭之号也。今在邓州东也。”

  • 抚夷县

    ①西汉置,属安定郡。治所在今甘肃镇原县北。东汉省。北魏复置,属陇东郡。隋废。②唐贞观八年(634)废石门、盐泉等县置,属戎州。治所在今云南盐津县境。天宝元年(742)废入义宾县。古县名。西汉置,治今甘

  • 希夷峡

    在今陕西华阴市南华山莲花峰下。陈抟脱骨处。宋太宗赐抟号希夷先生,峡因以名。在今陕西省华阴市南华山莲花峰下。相传为宋陈抟脱骨处,抟号希夷先生,峡因以名。

  • 双桥

    ①在今北京市朝阳区南部,距城二十余里。清光绪《通州志》卷2:双桥“在州城西十二里,与大兴县接界。明文征仲诗:‘立马双桥日欲斜’即此”。②在今广东鹤山市西南。清乾隆三年(1738)置巡司于此。(1)古地

  • 三门山

    ①在今河北武安县西北。《寰宇记》卷56武安县:“三门山,县西北八十里。山有三足,峻峙如门。”②在今浙江象山县南三门湾中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2宁海县:三门山“在县东二百五十里海中。海舟出入必经之所,今设兵

  • 蛇浴岭

    在今四川理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67保县: “蛇浴岭在县西北。宋乾道四年,风流部蛮作乱,保宁令张文礼闭绝蛇浴岭路,番从岭后斫生路入境攘劫,寻讨降之。”

  • 小黎墟

    在今广西邕宁县东。清乾隆十九年(1754)移南里乡巡司于此。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邕宁区东。清乾隆十九年(1754年)由孙岭村移南里乡巡检司驻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