莱东县
1940年2月山东革命根据地由莱阳县东北部析置,治莱阳县城内 (今山东莱阳市)。1950年3月撤销,并入莱阳县。
旧县名。(1)山东抗日根据地设。1941年由莱阳县东部析置。以位县东得名。治莱阳县城。1945年又分设五龙县。1950年撤销,与五龙县合并为莱阳县。(2)山东抗日根据地设。1944年由博莱县改名。1945年撤销,仍并入莱芜县。
1940年2月山东革命根据地由莱阳县东北部析置,治莱阳县城内 (今山东莱阳市)。1950年3月撤销,并入莱阳县。
旧县名。(1)山东抗日根据地设。1941年由莱阳县东部析置。以位县东得名。治莱阳县城。1945年又分设五龙县。1950年撤销,与五龙县合并为莱阳县。(2)山东抗日根据地设。1944年由博莱县改名。1945年撤销,仍并入莱芜县。
在今台湾省台北县东北。为台湾著名金铜矿产区。该矿发现于清光绪十九年 (1893),铜的最高年产量达1780吨,金的最高年产量10474两,并有水银矿藏。林兴仁主修 《台北县志》 卷3说: “本火山体,
亦作周市。即今江苏昆山市东北二十里周市镇。明嘉靖 《昆山县志》 卷4: “周市,县东北新塘。”清光绪 《江苏全省舆图》 新阳县记: “周市在城东北二十里。” 民国 《江苏六十一县志》: 昆山县周墅镇,
①即今广东之龙江、东江。《水经注》以为泿水支津。《水经·泿水注》:“泿水枝津衍注, 自番禺东历增城县……,又经博罗县西界龙川。左思所谓‘目龙川而带坰’者也。”《寰宇记》卷159循州龙川县:龙川江“旧名
唐武德四年 (621) 置,治所在今云南鹤庆县南一百十二里黄坪附近。辖境约当今云南鹤庆县南部地。后废。
在今江西吉水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7吉安府吉水县 “白富岭” 条下: “ 《志》 云,县东二里有盐仓岭。岭上宽平,南唐时运盐贮岭上以给民,后废。”
在今辽宁长海县东南,大耗子岛东北。明《辽东志》卷1:耗子岛在“(金州卫)城南四百里”。有大、小二岛,其西为大耗子岛。民国《奉天通志》卷83金县:小耗子岛在“城东一百八十里”。此记载较《辽志》准确。
西藏古代族部名。为苏毗的异译称。《新唐书·苏毗传》:“苏毗,本西羌族,为吐蕃所并,号孙波,在诸部最大。东与多弥接,西距鹘莽硖。”在藏文史籍《敦煌吐蕃文书》中,孙波为西藏最早十余小邦中之强者,最初在今西
原名塘口。即今上海市松江县东南十六里,地处盐铁塘入黄浦江之口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4松江府娄县 “陶宅镇” 条下: “其相近又有得胜港,亦官军御倭处。” 明嘉靖 三十 三年 (1554) 曾在此击败倭寇
①西汉置,属涿郡。治所在今河北高阳县东二十五里旧城镇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注: 应劭曰,“在高河之阳”。因名。东汉属河间国。晋属高阳国。北魏为高阳郡治。隋属河间郡。唐属瀛州。北宋为顺安军治,熙宁六年 (
1914年改开县置,属贵州黔中道。治所即今贵州开阳县。1920年直属贵州省。1930年改为开阳县。旧县名。1914年改开县置,治今贵州省开阳县驻地城关镇。因“原名取义狭隘”,1930年易名开阳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