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莱芜县

莱芜县

①西汉置,属泰山郡。治所在今山东淄博市南博山城东五十五里城子村。西晋废。《水经·淄水注》: 淄水 “东北流径莱芜谷,屈而西北流,径其县故城南。《从征记》 曰: 城在莱芜谷……旧说云: 齐灵公灭莱,莱民播流此谷,邑落荒芜,故曰莱芜”。

②唐长安四年 (704) 置,属兖州。治所在今山东莱芜市东北八十里文字城。《元和志》 卷10莱芜县: “齐灵公灭莱,莱人流播此谷,邑落荒芜,故曰莱芜。” 元和十五年 (820) 省入乾封县。大和元年(827) 复置。北宋属袭庆府。金改属泰安州,移治今莱芜市。明洪武初属济南府,二年 (1369) 改属泰安州。清属泰安府。民国初属山东济南道。1925年改属泰安道。1928年直属山东省。1947年初在此发生歼灭国民党军李仙洲部之莱芜战役。1983年改设莱芜市。


(1)古县名。西汉置,治今山东省淄博市东南城子村。相传春秋齐灵公灭莱,莱民流播此谷,邑落荒芜,故曰莱芜。属泰山郡。晋不改。南朝宋废。(2)古旧县名。武周长安四年(704年)置,治今山东省莱芜市东北南文字村。属兖州。后废。寻复置。北宋末属袭庆府。金移治今市。金、元、明属泰安州,清属泰安府。抗日战争期间曾分设莱芜、博莱、新甫三县。1983年撤销,改设莱芜市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牛塘

    在今江苏武进县西南。《明史·常遇春传》:元末从元帅徐达取常州,“吴兵围达于牛塘,遇春往援,破解之”。《方舆纪要》作“游塘”。

  • 绵 (緜) 水县

    ①东晋孝武帝时置,属东江阳郡。治所在今四川江安县。其后曾迁今江安县西。《宋书·州郡志》: “綿水令,何志晋孝武立。” 《旧唐书·地理志》 绵水县: “当绵水入江之口”,因以为名。南朝梁属泸州。隋大业三

  • 安流县

    东魏武定七年(549)改都昌县置,为东海郡治。治所在今江苏连云港市东南。北齐废。

  • 清谷水

    在今陕西省中部。源出耀县西北界,东南流经三原县西与冶谷河合,又东流至临潼县入渭河。《水经·渭水注》: 五丈渠水 “出云阳县石门山,谓之清水。东南流径黄嵚山西,又南入祋祤县,历原南出,谓之清水口”。《清

  • 葭芦河

    古名诸次水。即今陕西佳县西北佳芦河。源出榆林市西北,东南流径佳县,至县城南入黄河。《宋史· 夏国传》: 李继迁 “诱杀曹光实于葭芦川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57葭州: 葭芦河在 “州西五里。中多葭芦,因名

  • 琮谷

    在今湖南长沙市南妙高峰下。 宋张栻建城南书院于此。

  • 铁江

    在今湖南醴陵市南二十五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0醴陵县: 铁江 “源出攸县境,西北流入渌江。水滨石黑如铁,因名”。

  • 流杯池

    ①三国魏洛阳池沼。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汉魏故城内。《元河南志》 引郭缘生 《述征记》 曰:“广阳门北,明帝流杯池犹有处所。”②在今四川宜宾市北二里天柱山下。清嘉庆 《宜宾县志》 卷6: 流杯池在 “治北

  • 茗山镇

    北宋置,属安居县。在今四川安岳县东南七十里龙新镇南茗山坝。以茗山为名。《宋史·张威传》: 南宋嘉定十二年 (1219),兴元叛兵张福、莫简率红巾军 “自遂宁入普州茗山,威进兵重围,绝其粮道,昼夜迫之。

  • 朝阳岩

    在今湖南永州市西二里潇水西岸。唐元结《朝阳岩铭并序》: “以其东向,遂以朝阳命之。” 《明一统志》 卷65永州府: 朝阳岩 “在府城西潇江之浒。岩有洞。涧自中出,流入湘江”。又称西岩。在湖南省永州市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