即今河南汤阴县东南五陵乡。清尹耕云《豫军纪略》卷4:咸丰七年(1857)十一月,“复有东省土匪……窜汤阴县境之五陵集”。
在今陕西洛南县西。《山海经·中山经》:“阳虚之山,多金,临于玄扈之水。”《水经·洛水注》:“洛水又东至阳虚山,合玄扈之水……《河图·玉版》 曰:仓颉为帝南巡,登阳虚之山。”即此。古山名。在今陕西省洛南
在今山西五台县东北五台山台怀镇显通寺东。为喇嘛庙。唐时创建 (一说宋元祐中建)。明弘治五年 (1492) 重建。现存天王殿、文殊殿、大佛殿、藏经阁、配殿、禅院及各殿塑像等,齐备无损,是五台山保存完好的
即褒谷南口。在今陕西汉中市西北。《三国志·蜀书·魏延传》: 蜀汉建兴十二年 (234),魏延先至,“据南谷口”。杨仪等奉武侯之丧还,延迎击仪。延军皆散,仪遣马岱追斩之。
民国时置,属嘉兴县。即今浙江嘉兴市东南四十六里新篁镇。在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东南部,南邻海盐县。面积33.2平方千米。人口2.1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新篁,人口3800。 唐、宋名竹里,以四周多竹故名;后成茧
又作法勒图河卫、乌尔秃卫。明正统后置,属奴儿干都司。在今俄罗斯滨海边疆区乌苏里江上游乌拉河流域。后废。
唐天宝元年(742)改东阳县置,属蜀郡。治所即今四川成都市东南龙泉镇。《元和志》卷31灵池县:“因县南灵池为名。”至德二年(757)属成都府。北宋天圣四年(1026)改为灵泉县。古县名。唐天宝元年(7
在今四川木里藏族自治县北麦地龙乡。清置麦地龙土百户。
东魏天平二年(535)置,治所在丹杨郡(今河南沈丘县)。辖境相当今河南沈丘、项城、西华、淮阳、新蔡、及安徽临泉等县地。南朝梁太清元年(547)改为殷州。东魏武定六年(548)复改为北扬州。北齐改为信州
亦作禾亭墟。即今湖南宁远县东北二十里禾亭镇。清 《乾隆内府舆图》: 宁远县东北有和亭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