菊潭县
隋开皇三年 (583) 改郦县置,属邓州。治所在今河南内乡县北十里郦城。《元和志》 卷21:“因县界内菊水为名。” 大业初属南阳郡。唐初废。开元二十四年 (736) 复置,移治今内乡县北六十里。五代周显德五年 (958) 废。
隋开皇三年(583年)改郦县置,治今河南省内乡县北。属邓州。“因县界内菊水为名”(《元和郡县志》)。大业初属南阳郡。后废。唐开元二十四年(736年)析新城县复置,治今内乡县西北。属邓州。五代周显德五年(958年)废入临濑县。
隋开皇三年 (583) 改郦县置,属邓州。治所在今河南内乡县北十里郦城。《元和志》 卷21:“因县界内菊水为名。” 大业初属南阳郡。唐初废。开元二十四年 (736) 复置,移治今内乡县北六十里。五代周显德五年 (958) 废。
隋开皇三年(583年)改郦县置,治今河南省内乡县北。属邓州。“因县界内菊水为名”(《元和郡县志》)。大业初属南阳郡。后废。唐开元二十四年(736年)析新城县复置,治今内乡县西北。属邓州。五代周显德五年(958年)废入临濑县。
①唐贞观四年 (630) 改务州置,治所在务川县 (今贵州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东北)。天宝元年 (742) 改为安夷郡,乾元元年 (758) 复改为思州。辖境相当今贵州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、印江土家族苗族
金置,属诸城县。在今山东诸城市西二十八里。古镇名。即今山东省诸城市西南普庆。《金史·地理志》:密州诸城县有普庆、信阳、草桥三镇,即此。
在今朝鲜黄海道殷栗。《史记· 朝鲜列传》: 西汉元封间,攻卫氏朝鲜,“楼船将军亦坐兵至冽口”。《索隐》 苏林曰: “县名。度海先得之。”
即今台湾省南投县东北国姓乡。1662年郑氏治台后,刘国轩屯垦时名内国姓,日本占领期间于1920年改设国姓庄。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设国姓乡。
即今河北永年县(临洺关)东北三十二里大北汪镇。清同治《畿辅通志》卷51永年县图:西北有大北汪。在河北省永年县北部。面积42.6平方千米。人口3.2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大北汪,人口5180。因地势低洼,常年
即今四川巫山县北双龙镇。清光绪《巫山县志》卷2:巴雾堡在“县东北六十里”。
亦作受阳坪。在今湖北保康县西南一百五十里。《明史·白圭传》:成化初,镇压刘通(千斤)义军,“通奔受阳,谋走陕西”。
又作扬武谷、羊武谷。在今山西原平市西北三十五里。《资治通鉴》:五代晋开运三年(946),“九月,契丹三万寇河东;壬辰,刘知远败之于阳武谷”。即“扬武谷”。
一名哥基川。即今陕西延川县北秀延河。《寰宇记》卷36.延川县:“吐延水在县北, 自绥州绥德县及蕃界来”,流入黄河。
辽置,为益州治。治所在今吉林农安县东北万金塔乡东北西小城子古城。后废。(1)古县名。辽置,治今吉林省农安县东北万金塔附近。为益州治。金废。(2)旧县名。山东解放区设。1940年由盐山县(今属河北)析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