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营州

营州

①古十二州之一。《尚书·尧典》: “肇十有二州”,无州名。东汉马融、郑玄皆云舜十二州有营州。《孔传》 云: “禹治水之后,舜分冀州为幽州、并州,分青州为营州,始置十二州。” 相当今河北、辽宁及朝鲜等地。

②十六国后赵置,治所在令支城 (今河北迁安县西)。前燕废。后燕复置,移治宿军 (今辽宁北镇县)。北燕废。

③北魏太平真君五年 (444) 置,治所在龙城县 (今辽宁朝阳市)。辖境相当今辽宁西南部大、小凌河、六股河、女儿河流域一带。永安末废。东魏天平初复置。其后辖境逐渐缩小。隋大业初废。唐初复置。万岁通天元年 (696) 为契丹所陷。圣历二年 (699) 侨治渔阳县 (今天津蓟县)。开元五年 (717)还治柳城 (即龙城)。天宝元年(742) 改为柳城郡。乾元元年 (758) 复为营州。后废。

④唐武德四年 (621) 置,治所在营道县 (今湖南道县西)。辖境相当今湖南道县、宁远、江永及江华瑶族自治县地。五年 (622) 改为南营州。

⑤唐侨置。治所在广宁县 (今河北昌黎县)。金皇统二年 (1142) 废。

⑥辽置,属南京析津府。治所在广宁县 (今河北昌黎县)。辖境相当今河北昌黎县附近地。金废。


(1)古九州之一。《尔雅·释地》:“齐曰营州。”齐指齐国,在今山东半岛。(2)十六国段部置,治令支县(即今河北迁西县东旧城)。前燕省。后燕复置,徙治宿军县(即今河北秦皇岛市东北古城)。北燕又省。(3)北魏太平真君五年(444年)置,治龙城县(隋改名柳城县,今辽宁朝阳市)。辖区约今辽宁省大、小凌河流域、六股河流域、女儿河流域一带。唐上元二年(761年)属奚。(4)唐武德四年(621年)平萧铣置。治营道县(今湖南道县西)。辖境相当今湖南省新田、宁远、道县、江永、江华等县地。五年改为南营州。(5)唐失营州故地后侨置,五代初属燕,后唐同光时入契丹。治所在广宁县(即今河北昌黎县)。辖境相当今昌黎县一带。北宋末金灭辽,宋欲得营、平等州地,即此。金废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出山店

    ①即今河南西平县西南七十四里出山乡。清尹耕云《豫军纪略》卷12:同治五年(1866)二月,捻军乃奔“舞阳之武功镇、出山店诸处”。②即今湖北随州市北一百三十八里出山乡。明置巡司于此。清乾隆中移巡司于高阳

  • 巴兰河

    在今黑龙江省依兰县西北,松花江支流。《清一统志·吉林一》:巴兰河“在宁古塔城东北六百余里。源出巴兰窝集,南流入混同江”。松花江左岸支流。在黑龙江省中部。《钦定盛京通志》:“国语(满语)巴兰,形势也。”

  • 护甲山

    即胡甲山。在今山西武乡县西北。

  • 飞仙阁

    ①亦名飞仙关、漏阁。在今四川芦山县西南五十里飞仙关镇。明曹学佺《蜀中名胜记》卷14芦山县:“《志》云:芦山南十里三江渡,通天全六番,下注多功峡,入雅之平羌江。多功河上飞仙阁,为木栈道,即古漏阁也。”②

  • 青衣江

    ①古名大渡水、沫水、平羌江、平乡江、雅河。在今四川西部,为大渡河最大支流。《水经·青衣水》: “青衣水出青衣县西蒙山,东与沫水合也,至犍为南安县入于江。” 源出四川宝兴县北夹金山南麓,曰宝兴河,西南流

  • 淮安卫

    明洪武初建,属南京中军都督府。治所在山阳县 (今江苏淮安市)。清废。

  • 高河

    ①在今河北高阳县东二十五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2高阳县: 高河 “自马家河淀分流,其别出者曰猪龙河,俱引而东,经高阳故城南,又东北经安州界,下流入白洋淀,合雄县之瓦济河。《志》 云: 高河旧流,自县境东

  • 郢城

    三国吴夏口城,南朝宋置郢州于此。在今湖北武昌城区蛇山。《宋书· 沈攸之传》: 昇明元年 (477),沈攸之起兵于江陵,“因攻郢城”。即此。

  • 汤阴县

    隋开皇六年(586)析邺县置,属卫州。治所在今河南汤阴县东。大业初属汲郡。大业末废。唐贞观元年(627)改汤源县复置,属相州,移治今河南汤阴县。金属彰德府。元属彰德路。元末废。明洪武元年(1368)复

  • 关岭山寨

    ①在今浙江天台县西北境关岭头村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2天台县:关岭山寨在“县西北关岭上。《旧志》:岭上有石垒寨,唐广德初王师讨贼袁晁,垒石筑寨于此。元末方国珍亦尝据此结寨”。②在今浙江新昌县东南。《方舆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