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营道县

营道县

西汉置,属零陵郡。治所在今湖南宁远县东南三十余里莽、巢两水口。东晋改属营阳郡。隋移治宁远县东南四十里泠道故城,属零陵郡。唐武德四年 (621) 移治今道县西四十里营山下,为营州治。五年 (622) 为南营州治。贞观八年 (634) 为道州治。天宝元年 (742) 改为弘道县,移治今道县。宋复名营道县,仍为道州治。元为道州路治。明洪武九年 (1376) 废入道州。


古县名。西汉置,治奔、巢两水口,在今湖南宁远县南偏东汽水上游。属零陵郡。东晋至南朝齐属营阳郡,梁、陈属永阳郡。隋开皇九年(589年)移治故泠道县(今湖南宁远县东偏南)。属永川、零陵郡。唐武德四年(621年)又移治今湖南省道县西营山下。为营州治。五年为南营州治。贞观八年(634年)为道州治。天宝元年(742年)改为弘道县并移治今道县。北宋建隆三年(962年)复为营道县,为道州治,元为道州路治。明洪武九年(1376年)废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文侯镇

    ①北齐置,在今山西稷山县西北。《北齐书·斛律金传》:北齐天保十年(559),斛律光“遂取文侯镇,立戍置栅而还”。②疑在今河南宜阳县西境。《资治通鉴》:南朝陈永定三年(北齐天保十年,559),“齐斛律光

  • 偏关县

    清雍正三年 (1725) 置,属宁武府。治所即今山西偏关县。民国初属山西雁门道。1928年直属山西省。在山西省西北部、黄河东岸、长城南侧,邻接内蒙古自治区。属忻州市。面积1685平方千米。人口11.1

  • 大阳津

    即大阳关。一作太阳津。在今河南三门峡市陕县老城西北。《后汉书·邓禹传》:建武元年(25),邓禹围安邑,“更始大将军樊参将数万人,度大阳,欲攻禹”。即此。古黄河津渡。在今山西省平陆县西南。古称茅津,汉后

  • 寻源县

    唐置,属羁縻筠州。治所在今四川筠连县境。后废。

  • 一鲲身

    在今台湾省台南市西安平镇。1632年荷兰殖民者于此建热兰遮堡,俗称红毛城。在今台湾省台南市西南。原处海中,自东南而西北,绵亘七屿,如鲲鱼鼓浪,称七鲲身。一鲲身位于北端,当大员港入口处,广约3平方千米。

  • 克勒底雅城

    一作克里雅。今新疆于田县。《清一统志·和阗》:克勒底雅城“在齐拉尔村东北一百八十里。所属有峨和尔伊里庄、哈尔鲁克庄,东傍克勒底雅河,为古扜弥国地”。

  • 丰登坞

    亦作丰登务。即今河北丰润县西南五十里丰登坞镇。清同治《畿辅通志》卷54丰润县图:西南有丰登务。

  • 陈岩

    即今福建莆田市西北九华山。《方舆胜览》卷13兴化军:陈岩“在城北十里。古有陈姓者隐此山。上有石洞,广可数丈。旁有巨人迹、石茶灶、石棋枰”。

  • 乌扎拉噶珊

    清初置,属宁古塔将军,后属三姓副都统。在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东北黑龙江下游、宏格力河口对岸。顺治八年(1851)沙俄殖民主义者哈巴罗夫窜此盘据。次年,清政府进行驱逐入侵者的乌扎拉之战。康熙《平定

  • 白龙县

    ①唐武德二年(619)置,属中州。治所在今山西隰县西北。贞观元年(627)废。②五代晋天福四年(939)改长松县置,属处州。治所即今浙江松阳县。以白龙津得名。北宋咸平二年(999)改松阳县。古县名。(