蒜山
又曰算山。在今江苏镇江市西九里。《元和志》 卷25润州丹徒县: 蒜山 “山多泽蒜,因以为名”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7镇江府: 蒜山,“或以为周瑜与诸葛亮议拒曹操,以其多算,故号算山”。《资治通鉴》: 东晋隆安五年 (401),孙恩浮海奄至丹徒,“恩帅众鼓噪,登蒜山,居民皆荷担而立,(刘)裕帅所领奔击,大破之”。《至顺镇江志》 卷7: “蒜山,今西津渡口水中孤峰是也。” 宋、元时已沦入江中。
古山名。在今江苏省镇江市西北。唐上元二年(761年),刘展率步骑万余屯蒜山,以拒田神功,即此。
又曰算山。在今江苏镇江市西九里。《元和志》 卷25润州丹徒县: 蒜山 “山多泽蒜,因以为名”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7镇江府: 蒜山,“或以为周瑜与诸葛亮议拒曹操,以其多算,故号算山”。《资治通鉴》: 东晋隆安五年 (401),孙恩浮海奄至丹徒,“恩帅众鼓噪,登蒜山,居民皆荷担而立,(刘)裕帅所领奔击,大破之”。《至顺镇江志》 卷7: “蒜山,今西津渡口水中孤峰是也。” 宋、元时已沦入江中。
古山名。在今江苏省镇江市西北。唐上元二年(761年),刘展率步骑万余屯蒜山,以拒田神功,即此。
在今山东聊城市西北。《晋书·石勒载记》载:晋永嘉中,苟晞等破汲桑、石勒于清渊,桑等将西奔刘渊,“冀州刺史丁绍要之于赤桥,又大败之”。即此。
在今安徽颍上县城南八里。《清一统志·颍州府一》:八里河“其上流曰东西二柳沟。自阜阳县界流入,又东南入淮”。
清顺治十三年 (1656) 置,属天津镇,设都司驻防。即今河北昌黎县东二十五里大蒲河镇。为海防要地。
战国魏邑。在今河南卫辉市西南二十里汲城村。《史记·秦本纪》: 庄襄王三年(前247),“蒙骜攻魏高都、汲,拔之”。又,《秦始皇本纪》:七年(前240),“以攻龙、孤、庆都,还兵攻汲”。古邑名。战国魏邑
元至元八年 (1271) 改申州置,治所在南阳县 (今河南南阳市)。辖境相当今河南伏牛山及叶县以南,新野、桐柏二县以北,舞阳、泌阳二县以西地。1913年废。元至元八年(1271年)改申州置,治南阳县(
①在今吉林和龙县西南。源出长白山之长山岭、长红岭东麓,东流,折东南流至崇善乡西注入图们江。亦称图们江北源,实为图们江正源。清张凤台《长白征存录》卷2:红旗河“河发源长白山东北之老岭下,流九十余里至三江
①在今河北深州市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4深州: 紫金山在 “州北五十里,捍水堤故址也。岁久颓坏,惟存二阜,巉然屹立,俗呼为紫金山”。②在今山西侯马市东南二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41曲沃县: 紫金山 “在
即今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。清属宁古塔副都统。清曹廷杰 《西伯利东偏纪要》: “海参崴在双城子东南二百一十三里强。……俄名那吉窪斯托克,坐东北向西南,海口形如撮箕,长约十里,宽约六、七里,出口处宽四里。
①在今浙江天台县西北。《清一统志·台州府一》:左溪“在天台县西五十里。源出左溪岙,委蛇曲折,凡七十里,南入始丰溪”。②浦阳江支流。在今浙江浦江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3浦江县:左溪在“县东二十五里。源出
在今江西樟树市。汉豫章都尉治此,故名。隋大业二年(606年)筑,在今江西省南昌市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