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蒲津桥

蒲津桥

战国秦昭王五十年 (前257) 初作 “河桥” 于蒲津 (今山西永济市蒲州镇西南、陕西大荔县朝邑镇东黄河上)。其后西魏、隋、唐皆在此连舟为浮梁 (桥)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河中府蒲州河西县:开元十二年 (724),“铸八牛,牛有一人策之,牛下有山,皆铁也,夹岸以维浮梁”。称为蒲津桥。《唐六典》 谓天下河桥有三,此居其一。自宋以后,累经修治。《宋史·张焘传》: 英宗时,焘为陕西都转运使,“蒲津浮桥坏,铁牛皆没水中,焘以策列巨木于岸以为衡,缒石其杪,挽出之,桥复其初”。明万历以后,桥废。


战国秦昭王五十年(前257年)初作“河桥”于蒲津,在今山西省永济市西南蒲州镇与陕西省大荔县朝邑镇间的黄河上。其后西魏、隋、唐,皆在此连舟为浮梁,号“河桥”。唐始称蒲津桥,《唐六典》谓天下河桥有三,此其一。北宋后犹时坏时复。万历中河徙,桥遂废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大阖山

    在今湖北武穴市东北。《清一统志·黄州府一》:大阖山“一名峇嵝山。《县志》, 山有五峰。曰嶙峮、曰翠屏、曰梵合、曰图密、曰嶛,环绕似墙宇壁立。前为飞龙岭,亦曰罡风峡。后曰海潮峰。峰之背曰

  • 合水墟

    即今广东高明市西南合水镇,西接高要市界。明万历《广东通志》卷46:高明县有合水墟。

  • 华阳馆

    在今江苏金坛市北茅山。《清一统志·镇江府二》:华阳馆“在金坛县茅山前,有石桥。华阳馆有二:曰上馆、曰下馆。下馆即今崇禧宫,此其上馆也。其东即陶隐居丹井”。

  • 左南乡郡

    北魏置,治所在左南乡县(今河南淅川县南)。西魏改名秀山郡。

  • 社头镇

    即今江苏金坛市西南五十里社头镇。清光绪《江苏全省舆图》金坛县记: “社头镇在城西南五十里。”在江苏省金坛市西南部、社头河两岸。面积44平方千米。人口2.5万。镇人民政府驻社头,人口 6500。社头旧时

  • 西延镇

    北宋置,属清湘县。即今广西资源县。元至正中置巡司,寻废。明洪武六年(1373)复置巡司。清雍正八年(1730)移州同驻此。古镇名。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资源县西。元至正中于此置巡检司。清雍正八年(1730

  • 法泗洲市

    即今湖北武昌县 (纸坊镇) 西南五十四里法泗镇。清光绪 《湖北全省分图》: 江夏县 (今武汉市武昌区) 西南有法泗洲市。

  • 阿什根山

    在今青海省东境。《清一统志·青海厄鲁特》:阿什根山“在西宁边外西南一百十里, 山不甚高,当东西往来孔道”。

  • 十八渡岭

    在今江西万载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7袁州府万载县:十八渡岭在“县北四十里。旧时路在岭下,循环一水,往来凡十八渡。后人避路岭上,遂免迂陟”。

  • 右玉卫

    清顺治七年(1650)改玉林卫置,属山西行都司。治所在今山西右玉县北四十四里右玉城镇。雍正三年(1725)改置右玉县。清顺治七年(1650年)省玉林卫入大同右卫,改名右玉卫。治今山西省右玉县西北右玉。